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三章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 (共20小题)

1、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时间

议会通过的法案数

每次议会会议立法数

1660—1684年

533


1689—1702年

809

62

1760—1820年


254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③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    )

A . 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 B . 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C . 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 D . 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制内阁
3、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这里“变革的手段”不包括(    )

A . 保留了君主制 B . 改变了国家性质 C . 逐渐实现民主政治 D . 废除了君主专制
4、某介绍当时欧洲各国政治与体制的书籍指出:俄罗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盛行君主专制;荷兰及西班牙已无法维持海上霸权;而英国因开风气之先,实施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与国会共治,国势蒸蒸日上。该书最早可能出版于何时(   )

A . 十六世纪初 B . 十八世纪末 C . 十九世纪末 D . 二十世纪初
5、《大宪章》所涉及的权利主体仅限于僧俗贵族和自由民,而自由民只占当时人口的l4%,这表明《大宪章》在人权保障上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相比之下,《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进步性突出表现在(   )

A . 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B . 人权保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C . 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D . 英国开始通过议会管理国家
6、劳伦斯·厄恰德在《英格兰历史》中写道:“当查理一世的死讯在整个王国流传时,很多怀孕的妇女流产了,许多男男女女因心悸而病倒了,有些人忧郁地昏厥过去”,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这样描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后来,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A .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 . 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C . 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D . 适应了任何一位英国国王都会受到国人尊敬的民众心理
7、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 B . 国王“统而不治”是妥协的结果 C . 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 D . 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
8、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9、“英国贵族生活方式不仅为下层人民所模仿追求,而且下层人们即使在他们获得了超过贵族的财富后,在精神上也羡慕贵族的地位和荣誉。他们会通过联姻或者买爵位来获得贵族头衔。当他们既有财富又有贵族荣誉后,……过起了田园般的‘绅士生活’”。这种文化追求产生的政治影响主要是(   )

A . 实行“议会至上”原则 B . 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 C . 促成责任内阁制确立 D . 保留君主制与贵族制
10、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由此可以发现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 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B . 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 C . 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D . 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的选举权
11、1783~1784 年,威廉·小皮特内阁因经济政策遭到下院多数党攻击要求小皮特内阁辞职,小皮特内阁抛弃传统的做法,不仅没有辞职,反而下令解散了下院,重新选举下院。重新选出后的下院多数党支持小皮特内阁,从此形成了内阁也可以解散下院并进行重新选举的制度。这反映了(    )

A . 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 B . 内阁权力的无所制衡 C . 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D . 削弱议会倒阁的权力
12、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 . 国王 B . 议会 C . 内阁 D . 最高法院
13、1834年,英国修改了济贫法,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33年至1856年期间,英国为增加国民的福利设立了20个中央委员会、董事会及视察团,1870年通过的《教育法》普及了小学教育。上述事实说明(    )

A . 经济发展强化了英国政府的社会责任 B . 当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C . 英国是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 D . 英国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
14、1832年,英国通过的议会改革方案规定: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城乡居民、年付房租额10镑以上的房客、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推动这场改革的因素包括 (    )

①工业资产阶级的积极斗争             ②“光荣革命”的兴起

③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④宪章运动的蓬勃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
15、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时间

结果

1832年以前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1832年

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1867年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1872年

施行秘密投票

1884年

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

1918年

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1928年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













A .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 . 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C . 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D . 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16、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权力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

A . 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B . 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C . 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D . 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
17、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

A . 内阁 B . 议会 C . 首相 D . 最高法院
18、据报道,英国工党成员怀特对将2012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钻石纪念日列为公共假期的提议发表评论如下:“为一个出生于特权阶级的人庆祝登基钻石纪念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她(指英国女王)只不过是一条寄生虫,并竭尽所能来榨取这个国家所有的一切。”从历史的角度看,怀特敢于这样做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 . 英国女王没有实权,“统而不治” B .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 C . 英国女王年老体衰 D . 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19、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  )

A . 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 . 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 . 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 . 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20、2008年11月,轰轰烈烈的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落下帷幕,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诞生,奥巴马顺利当选。而在英国,2007年6月却很平静地更换了首相,布朗接替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在美国当选总统和在英国就任首相的不同点在(   )

A . 美国总统议会选举产生,而英国首相民选产生 B . 美国总统民选产生,而英国首相议会选举产生 C . 两国总统和首相皆为民选产生 D . 两国总统和首相皆为议会选举产生

二、材料解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以提升,或加以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材料二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位时)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了詹姆士一世怎样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议会对国王的态度如何?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2、十八大报告亮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坚定态度后,“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就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语句。其实自古以来, 反腐倡廉就是一个永不冷却的话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 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英国反腐败机制》

材料四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与材料二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英国最早确立了宪政,以议会改革为标志的民主进程却历经了两个多世纪,最终实现了其宪政的高度民主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足,就是代表权的不平等。……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是宪政自由的根基,也是合法政府的根基,没有它,政府等同于暴君。……因此,凡是热爱祖国,感激“光荣革命”的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精诚团结,努力使之得到改革。

——[英]理查德·普赖斯《关于爱国的演说》(1789年11月)

材料二  (根据1832年议会改革法)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取消市镇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111席,减少市镇人口2000——4000人的30个选区的议席各1席,……这些议席(重新)分配情况为:……另将65席授予新兴的工业城市,有22个大城市各得2席,21 个中等城市各得1 席。……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名议员。……在1833年新议会中,贵族子弟仍有217人,全部或部分代表地主利益的议员共有444人。

——张怀印《十九世纪英国宪政改革研究》

材料三  《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规定:有一定资产的成年男子(21岁)获得选举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191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1948年《人民代表法》取消了1918、1928年两法中关于有产者投票权的限定。1969年《人民代表法》规定十八岁以上男女公民都有选举权。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光荣革命”的不满及其要求。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下院议席调整的主要依据,并分析1833年英国下院议员来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它有没有完全解决普赖斯的不满?为什么?

(3)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下院代表权在19——20世纪呈现的变化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宪政演变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4、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特征。


(2)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


(3)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5、有人认为,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走进世博会》《上海世博》杂志编辑出版


材料三   19世纪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结合史实概述18世纪至19 世纪中期,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当时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三章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