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4小题)
1、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
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警示我们( )
A . 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
B . 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
C . 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
D . 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
2、俗话说:“世界是一棵树,人是它的果实。”这启示我们( )
A . 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B . 遵守社会公德,不随意采摘果实
C . 遵守社会规则,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D . 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离不开个人
3、当你上网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取100万”‘加入×××,一个月30万…’“只付10元,赢利10万”之类的诱人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 )
A . 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住机遇
B . 保持冷静,辨别网络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C . 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
D . 大胆尝试,积极参与,也许真能赚到钱
4、某地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介绍,手机等通信类产品在投诉的商品中排名第二,其主要原因是手机市场“鱼龙混杂”,促销花样不断更新,而监督管理制度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这一情况启示我们( )
A . 社会规则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废除旧规则
B . 现在手机的质量越来越没有保障,最好不要用手机
C . 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不断地改进社会规则
D . 手机行业诚信度低下,无法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4小题)
1、电子探头是一种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有些司机在有电子探头的地方小心驾驶,在没有电子探头的地方则随意违规。这表明( )
A . 部分人不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B . 遵守规则时,他律比自律重要
C . 遵守规则要他律,也要自律
D . 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十分重要
2、漫画《拒绝搭乘》告诉我们( )
A . 诚信档案建设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关键
B . 必须坚守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
C . 大事要讲诚信,小事可以不拘小节
D . 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
3、某校在深化校园创建活动中,要求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下列同学的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
A . 按照交通标识骑行自行车
B . 打探同学的隐私并到处传播
C . 远离赌博、盗窃等不良行为
D . 破坏路灯和座椅等公共设施
4、“CCTV年度法治人物”李竹奎,积极组织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干部的政策法律理论学习和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干部的法治观念。李竹奎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A . 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
B . 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
C . 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
D . 宣传法律知识,做普法的人
三、辨析题(共1小题)
1、小军自从接触网络后,就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是一刻也离不了网络:看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查网络;想找美图,上网;想查学习资料,上网……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网络,我都感觉没有了呼吸。”
四、简答题(共4小题)
1、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人把自行车或汽车停放在黄色的盲道上,甚至有些商贩也占道经营,他们中还有人理直气壮地辩解:“一天也没有几个盲人在上面走呀!占一会儿又何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对材料中商贩的行为进行评析。(至少回答两点)
(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遵守社会规则。(至少回答三点)
2、齐某是个生意人,先后多次从钱某处购买煤用于生产,共计欠下购煤款20余万元,并分别出具了5张欠条。因不想偿还钱某的债款,齐某在与钱某交涉时乘其不备撕毁了欠条,然后驾车离去,钱某当即拨打电话报警。后经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判决齐某偿还钱某债款并支付相应利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齐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
(2)你认为钱某拨打电话报警的行为有哪些积极作用?(两个方面即可)
(3)针对齐某的这种行为,你想对同龄人说些什么?(两个方面即可)
3、互联网,现代科技的宠儿,就像点石成金的魔杖,不管“加”上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互联网+通信”就有了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互联网+交通”就有了打车软件、网上购票、出行导航系统;“互联网+教育”就实现了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的远程教学……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某校就此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
(1)互联网不管“加”上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请你举一例加以证明。
(2)“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同学们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老赖”曹某欠债上百万元拒不偿还,并以身无分文为由拒绝还款。后来,法院出动20名执行干警将其住房腾空,予以强制执行。
围绕这则新闻,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准备举行一次研讨活动,请你参与进来,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对“老赖”曹某的上述行为进行评析。
(2)针对此现象,请你向人们发出具体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