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4课《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攻坚(共15小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某所,母立于兹             而:你 B . 唯倜傥非常之人焉          称:被称道 C . 仲尼而作《春秋》          厄:困穷 D . 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矜持
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唯倜傥非常之人焉                     称:称道。 B . 屈原放逐,乃《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 . 则仆偿前辱之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D . 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确实,实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邑大都 B . ①屈原放逐,赋《离骚》           ②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C . 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     ②然此可为智者 , 难为俗人言也 D . ①近自托于无能辞                 ②亦欲以究天人
4、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重为乡党所笑 B . 为十表,本纪十二 C . 故士有画土为牢 D . 不足为外人道也
5、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 . 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 . 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 . 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6、下列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记   胜:尽,全 B . 唯倜傥非常之人焉   称:被称道 C . 思垂空文以自               见:看见 D . 其行事           考:考证
7、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 .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 . 略考其行事 D .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宁得自深藏于岩穴邪              引:引退 B . 亦欲以究天人之                  际:边际 C . 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D . 空文以自见                    垂:流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古者富贵名摩灭,不可胜记 奚以之九万里南为 B . 然此可智者道 重乡党所笑 C . 退论书策舒其愤  曼辞自饰 D . 以通狂惑  藏之名山,传之
1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 .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B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C .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D .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1、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司马迁引述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述而留名的例子,意在自比,表明自己身受腐刑却要不以为辱,反而将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B .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在于探讨“天人之际”,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创见。 C . 司马迁说自己“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其实是寓悲愤于自贬,之所以没有“推贤进士”,主要是因为身处闺阁之臣的地位,被流俗看轻。 D . 选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在句式上骈散结合,清晰而动人地表现了作者不甘受辱而终于受辱,想引决而终未引决的生命历程,内蕴深厚,文气雄壮。
12、下列各句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所以遣将守关                                        司马迁《鸿门宴》曩辱赐书                                               司马迁《报任安书》 B . 汾阳王副元帅居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 C . 然此可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吾属今之虏矣                                           司马迁《鸿门宴》 D .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李密《陈情表》仆偿前辱之责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下列各选项中对“要”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相约,誓约) B .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险要) C .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同"邀",邀请) D .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报任安书》(总括、概括)
14、下列各句中,加线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 网罗天下放旧闻。(《报任安书》) B . 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周公。(《鲁周公世家》) C .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高祖本纪》) D . 后二岁,大将军、骑将军大击匈奴。(《李将军列传》)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所守或匪亲(《蜀道难》) B . 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C .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D . 网罗天 下放失旧闻(《报任安书》)

二、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5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鼎铛玉石,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3、      ,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左丘失明,            ,《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5、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雨霖铃》)

三、翻译(共1小题)

1、翻译下列各题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2)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4课《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