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
2、如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推知,我国古代(    )

学科

地理

医学

数学

物理

天文

比重

17.80%

23.80%

16.70%

3.40%

22.90%

学科

生物

农学

化学

工程

技术

比重

8.90%

8.50%

3.80%

11.90%

15.70%

A . 科学成就数量巨大 B .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 .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3、《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诗经》中出现了135种植物,《楚辞》中出现了100种植物。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由此可以推论出( )

A . 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 B . “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 C . 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 D . 《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
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 .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 .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A . A B . B C . C D . D
6、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 . 天人合一 B . 诗画合一 C . 情景合一 D . 知行合一
7、

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

A . 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 . 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 . 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 .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8、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    )

A . 重视法度 B . 尚意 C . 追求神韵 D . 重情
9、据记载,宋代一些画家“好画尘世人物,描绘民间货物经商”。这反映了宋代(    )

A . 绘画水平日趋下降 B . 市民文化日渐兴起 C . 经济题材画占主导 D . 画家多是经商的人
10、中国的戏曲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到了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如安徽的徽剧、云南的昆剧湖北的汉剧等等,后来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一个新剧种。请问这个新剧种是(    )

A . 越剧 B . 京剧  C . 豫剧  D . 粤剧
11、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在西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同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

A . 固守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B . 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 .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 . 经济停滞倒退
12、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    )

A . 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B . 专制皇权逐渐加强 C . 选官制度明显变化 D . 民族融合已经加深
13、

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起伏,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的字体(    )

A . 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B . 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C .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 .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14、姚茫父评价某一画家的创作风格:“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这位画家的画作(    )

A . 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 B . 注重表现个性,追求神韵 C .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描写 D . 对研究风土人情有重要价值
15、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 “书同文”的推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