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丁蜀学区八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在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时,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A . 测量一次
B . 测量多次取最大值
C . 测量多次取最小值
D . 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 .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 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和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 )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
C .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 环境条件决定人口的数量
4、“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阳光
5、欲使显微镜下视野内左上方的物象移到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 )
A . 右上方
B . 左上方
C . 右下方
D . 左下方
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光线很暗,则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
A . 较小的光圈,凹面镜
B . 较大的光圈,凹面镜
C . 较大的光圈,平面镜
D . 较小的光圈,平面镜
7、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 . 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
B .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上层
C . 大气圈下层、水圈大部分、岩石圈
D .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8、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 . 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 . 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 . 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9、在水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稻螟
A . ①②⑤⑥
B . ①⑤⑦⑧
C . ①③④⑥
D . ②⑤⑦⑧
10、以下各种关系中,描述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 牛吃青草
B . 大鱼吃小鱼
C . 狼捕食羚羊
D . 小鸡吃虫子
11、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 )
A . 呼吸作用
B . 蒸腾作用
C . 光合作用
D . 吸收作用
12、养金鱼时,人们常在鱼缸中放一些水草,其目的是( )
A . 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B . 提供能量
C . 增加水中二氧化碳
D . 增加水中氧气
13、下列哪个装置能有效的使叶片中的绿色褪去( )
A .
B .
C .
D .




14、依照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光学显微镜只能用来直接观察( )
A . 一根头发
B . 手指
C . 绿色叶片
D . 玻片标本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称为变量
B . 多组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
C . 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D . 不需研究的变量都应相同
16、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间的合作关系的是( )
A .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 . 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C . 两只狗为骨头而争斗
D . 羊以草为食物
17、枯叶蝶的身体与枯黄的叶片极为相似,这属于( )
A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8、我国钓鱼岛海域,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气体
D . 盐度
19、鲫鱼适合生存的环境是( )
A . 海洋生态系统
B . 淡水生态系统
C . 湿地生态系统
D . 农田生态系统
20、取4个较大的玻璃瓶,分别编号并作以下处理(各瓶中小鱼的品种、大小、健康状况等相近),然后盖紧瓶盖并密封。理论上讲,哪一瓶中的小鱼生存时间最长?( )
瓶号 | A | B | C | D |
内容物 | 清水、小鱼 | 清水、小鱼、黑藻 | 清水、小鱼、黑藻、河泥 | 清水、小鱼、黑藻、河泥 |
条件 | 密闭、见光 | 密闭、见光 | 密闭、见光 | 密闭、黑暗 |
A . A
B . B
C . C
D . D
21、要了解我校的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最佳的研究手段是( )
A . 文献检索
B . 实地调查
C . 上网搜索
D . 设计问卷
22、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常用的植物是( )
A . 松树
B . 天竺葵
C . 仙人掌
D . 胡萝卜
23、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B . 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C . 对一部分叶片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是设置对照
D . 将植株放到黑暗中数小时,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耗尽
24、韭黄是我们冬季吃的蔬菜之一,它们呈黄色,这是因为在生产它们的过程中,菜农们没有给与( )
A . 肥料
B . 温度
C . 水分
D . 阳光
25、从物质转变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 把污染物转变为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B . 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C . 使气体转变为固体
D . 使光能转变为储藏在有机物中能量
26、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增施“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水蒸气
D . 二氧化碳
27、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 莲蓬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
C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 .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28、夏天正午蝉鸣叫得最厉害,气温降到24度以下就停止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水
C . 温度
D . 空气
2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D . 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
30、一般来说,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 )
A . 根
B . 茎
C . 花
D . 叶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绿色植物在白天与黑夜都进行光合作用.(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2、进行测量时,若因时间等因素限制,可以只测量1次,也能获得可靠的数据.(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3、“蚁穴溃堤”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4、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为了便于观察,可以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观察。(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5、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如果发现镜头上有污物,可以用餐巾纸擦拭镜头除去污物。(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6、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生物圈II号”实验,说明了人类目前能建立起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人工环境。(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7、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而是密切联系的,因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具有全球性。(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8、光合作用过程中包含着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两种变化。(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9、一条河流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10、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根据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物镜镜头的是 (填标号)。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应先选用 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3)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放大图形是 。
(5)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那么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 倍。
2、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各步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图中编号及箭头表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 。
(2)图②表示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将叶片中的 耗尽。
(3)图③表示酒精脱色,能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
(4)图⑤表示向叶片滴加碘液,其目的是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了 。
(5)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当滴加碘液后,叶片未遮光的部分 (变蓝/不变蓝),叶片遮光的部分 (变蓝/不变蓝)。
(6)这个实验说明,绿叶只有在 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7)下列关于实验中对照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7)
A . 没有对照组
B . 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C . 不需要
3、下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叫做 ,图中编号为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叫做 ,图中编号为 ;细菌真菌叫做 ,图中编号为 。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没有 ,消费者就没有食物和能量来源;没有 ,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就无法分解。
(3)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有 ,如 等(至少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