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元旦竞赛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宽敞    狼藉    奔驰    再接再厉 B . 渊博    踌躇    挺拔    深恶痛绝 C . 真谛    倔强    温馨    直截了当 D . 急燥    慷概    诅咒    一愁莫展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 一蹴而就。 B .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 , 值得一读。 C . 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 .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沦海一粟
3、下面的文学常识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B . 《左传》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C .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D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又称《诗三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从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的本质。 B . 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C . 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D . 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 B .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C .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叫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D .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niàng)   (nuò)弱   胆(qiè)   人迹(hǎn)至 B . (mán)跚    (zhàn)放  干(gù)     (qiè)而不舍 C . (chāi)使    (háo)叫   (chèn)职    随声附(hè) D . (hè)    不(xiè)   卑(liè)     扣人心(xián)

二、默写(共1小题)

1、填写古诗句。                             
(1)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      ”的轻烟淡月;那是“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2)诗有味。“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中的梅树清气飘逸;“采菊东篱下,      ”,竹篱边的菊花幽香浮动。
(3)诗有声。“马作的卢飞快,      ”征伐之声回荡在烟尘滚滚的沙场;“      ,便引诗情到碧霄”,阵阵鹤鸣洒落于秋日的碧空。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四、名著导读(共2小题)

1、《简·爱》作者是      国著名女作家。

2、读《简·爱》,对      的渴望和对      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

五、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匆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意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断子手足醉翁意不在酒 B .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 C .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怒乎 D . 诲女知乎投诸渤海
(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      ,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的观点。

(5)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竹叶青酒

    ①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石,在第二、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泡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醉厚,入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②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当时是以黄酒加以竹叶合酿而成的配制酒。梁简文帝萧纲有“兰羞荐姐,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一曲鹍鸡(古书上指形状像鹤的鸟)弦”的佳句。《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官廷御酒。

    ③现代的竹叶青酒用的是经过改进的配方,据说这一配方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著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傅山先生关心民间疾苦,精通医道,他寓良药于美酒,使竹叶青酒成为今天名冠全球的佳酿。竹叶青酒以汾酒为底酒,保留了竹叶的特色,再添加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以及冰糖、雪花白糖、蛋清等配伍,精制陈酿而成,使该酒具有性平暖胃、舒肝益脾、活血补血、顺气除烦、消食生津之多种功效。

④解放以后,杏花村汾酒厂的广大职工进一步发挥了聪明才智,从精选药材,浸泡兑制,到勾兑陈酿等工序都建立了完美的竹叶青酒生产工艺,使竹叶青酒具有酒体完整,谐调匀称,虽有多种药材香气,但其中的任一种香气成分均不吐露的特色,在全国配制酒类中独树一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年平均出口量近千吨,远销五大洲,在海外一些国家被誉为“仙酒”。1975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到杏花村汾酒厂推广优选法,对浸泡工艺等进行了反复试验和优选,改进了操作规程,使竹叶青酒的优质率由百分之三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二。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竹叶青酒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1)文章①~③段说明竹叶青酒具有色泽青黄、                  的特点;第④段概括说明解放后竹叶青酒的      
(2)第②段的三则引用,作用不同。请从中任选一则,谈谈其对说明事物的作用。
(3)文中加线句中的“据说”一词不能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4)杏花村汾酒集团曾用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广告。请你为竹叶青酒设计一则广告。要求:语言简明,有一定创意。
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毕淑敏

       ①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万物好似缩微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摆在那里,等待你亲手挑选。货筐是那样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②于是洁白的纸上,记下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③接下来,老师说,好吧,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④权衡之后,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一个小小的“×”,表示在无奈的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芬芳的它。

       ⑤老师走过来看到了,说,不能只是在一旁做个小记号,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你必须得用笔把它全部涂掉。

       ⑥依法办了,将笔尖重重刺下。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刻,顿觉四周惨失颜色,犹如二十世纪初叶黑白的无声影片。我拢拢头发咬咬牙,对自己说,与剩下的四样相比,带有奢侈和浪漫情调的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舍就舍了吧。

       ⑦请在剩下的四类当中,再剔去一种,仅剩三样。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商榷的断然压力。

       ⑧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样是好?思忖片刻,提笔把“水”划去了。从医学知识上讲,没有了空气,人只能苟延残喘几分钟;没有了水,在若干小时内尚可坚持。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⑨老师说,继续划去一样,只剩两样。

       ⑩a.这时教室内变得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墓。每个人都在冥思苦想举棋不定。我已顾不得探查他人的答案,面对着自己人生的白纸,愁肠百结。笔、阳光、空气,何去何从?闭起眼睛一跺脚,我把“空气”划去了。

       ⑪好了,现在再划去一样,只剩下最后一样。老师的音调很温和,但执著坚定,充满决绝。对已是万般无奈的我们,此语一出,不亚于惊雷。

       ⑫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

       ⑬b.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重的两难。偌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斑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固守的字——笔。

       ⑭感谢这充满痛苦和抉择的测验,它让我清晰地得知什么是我生命中的真爱——就是我手中的这支笔啊。

       ⑮我细心地收起这张白纸,一如珍藏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1)面对“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首先舍弃“鲜花”的理由是      ;“我”最终保留“笔”,是因为它      
(2)第⑥段中“腰斩”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3)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任选一句,说说它的作用。
(4)第⑩段“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请揣摩当时哭泣同学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这种心理活动描述出来。
(5)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说说本文结尾(第⑮段)的优点。
(6)亲爱的同学们,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都将面临许多艰难的抉择。就现在而言,你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不得借用文章内容)

八、写作题(共1小题)

1、作文:

       李大钊的《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是啊,把握现在,拥有未来;把握机遇,走向成功;把握原则,赢得尊敬。把握亲情、友情,把握规律、方法,把握进程、分寸……请以“把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元旦竞赛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