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血浆中的水来自(  )

A . 组织液 B . 组织液、消化道 C . 淋巴、组织液 D .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5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 . 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 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D . 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3、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 .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 .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 .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5、下列液体不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①消化液 ②细胞质基质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尿液  ⑥唾液 ⑦组织液 ⑧泪液 ⑨细胞内液⑩汗液.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⑤⑥⑧⑩ C . ②③④⑥⑦ D . ③④⑤⑦⑨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 CO2、O2 B . 血浆蛋白、Na+ C . C6H12O6、尿素 D . 血红蛋白、氧化酶
7、人体的组织细胞间分布着许多毛细血管,那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
A . 血浆和淋巴 B . 血浆和组织液 C . 淋巴和组织液 D . 细胞内液
8、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 . 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 . 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 . 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9、如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B . 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 C . 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 D . 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
10、如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 B . 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糖和蛋白质的含量 C . ③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增多 D . ①②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11、下列因素中,不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A . 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减少 B . 淋巴管阻塞 C . 长期营养不良 D . 花粉过敏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 . 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C . 内环境的稳态仅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 . 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酸碱度的明显下降
13、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液就是内环境 B . 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较多的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 C . 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 . 稳态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稳定不变
14、糖耐量减低是指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异常升高的生理状态(健康人餐后2小时血糖不应超过7.8mmol/L).研究发现糖耐量减低对象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研究人员以自愿参与实验的糖耐量减低的大学生为对象,第一天不做任何运动状态,记为A组;第二天分为B,C,D,E组,分别在午餐后15min、30min、60min、90min时,开始中等强度持续进行平地快速步行30min的试验;分别测试每组对象午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糖耐量减低者想了解病因是否是自身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其血液中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B . 糖耐量减低的人维持空腹血糖正常所需的血糖来源主要是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C . 餐后15 min、30 min、60 min开始运动,均可以显著降低血糖的峰值和胰岛素的峰值 D . 从血糖的生理指标来看,餐后适度运动可以使糖耐量减低者餐后血糖峰值降低和缩短高血糖持续(状态)时间,从而降低胰岛B细胞负担
15、近年来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可以抑制T细胞增殖,在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性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调节性T细胞又可以分为CD4+、CD25+、FoXp3+等多种类型.下列对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多种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 B . 调节性T细胞和效应T细胞生理效应不同 C . 给自身免疫病患者注射相应种类的调节性T细胞,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D . 正常机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有助于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
16、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请据图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假如细胞1是甲状腺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垂体细胞 B . 假如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 . 该图可以表示激素、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过程 D . 细胞1的分泌物之所以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是由于靶细胞有特异性的受体
17、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依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如图表示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正常人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I表示,起对照作用 B . 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Ⅱ表示,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 C . 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Ⅲ表示,其体内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但含量与正常人相同 D . 尿崩症患者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偏高,尿量偏大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如图所示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系统或器官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否则将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若图中的Ⅳ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      (填尿毒症或肺癌),最终会引起死亡.
(2)图中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       , 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填“甲”、“乙”或“丙”),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      (症状).
(3)③中的      (物质)对Ⅲ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4)图中的B过程中的水的运输方式为       . 当此过程增强时,人往往会在      (部位)产生渴觉.
(5)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用“甲”、“乙”或“丙”回答).
(6)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2、新华社北京2014年9月1日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发生了一起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养鸡场为预防禽流感病毒,给鸡注射疫苗制剂(疫苗制剂的成分:减毒禽流感病毒+生理盐水).如图是疫苗制剂引发鸡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1)物质A是      ,物质B是      ;④是      细胞.细胞③通过      过程产生细胞④和⑤.
(2)已经注射了该疫苗的鸡接触禽流感病毒,体内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的细胞有      (填序号).
(3)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鸡是否对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30日龄幼鸡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每只注射3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只注射3mL      ;两周后,给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预测:与第2组对比,第1组幼鸡体内特有的变化是      
3、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如图为肾小管及相关结构示意图.

回答问题:

(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      (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需要      的参与.
(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      ,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4、如图是长期高盐饮食诱发严重高血压的免疫机制图解,分析回答:

(1)高盐饮食,会引起      感受器兴奋,经①、②、③过程引起血压升高.此过程中的神经中枢位于      
(2)血压持续升高,导致血管、肾脏产生内源抗原,经⑤、⑥形成的丙细胞攻击血管细胞,引起血管炎症 反应.细胞甲的作用是      ,细胞丙是      细胞.炎症反应会引起血管硬化,从而会使高血压症状加重,这种机制属于      反馈.
(3)正常人在紧张、气愤、剧烈运动时血压会升高,有利于      ,这是人体应急保护措施.但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尽量不参加惊险、刺激和强度过大的运动,写出两点原因.      
5、以图1表示正常人体在两种温度环境中所测散热量情况,图2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由两图可知,t2~t3曲线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      ;图2中A,B,C,D,E各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的原理是向靶细胞传递      ,引起靶细胞生命活动状态的改变.
(2)t3后,人体的产热量      (填“大于”或“等于”、“小于”)散热量;t1前的体温      (填“高于”或“等于”、“低于”)t3后的体温.
(3)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起作用的调节过程,调节中枢是      ;图中激素调节体现了      的机制.
(4)马拉松运动员在寒冷(10℃)环境下训练,则B激素分泌量和身体散热量的变化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步骤

A组

B组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结果

结论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      
(3)预测结果:A组:      .B组: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