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4小题)

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

A . 9.2 g B . 9.8 g C . 10.8 g D . 10.2 g
2、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阳离子 D . 阴离子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铜用于制造导线 B .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C . 生铁铸造铁锅 D .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4、《本草衍义》中对生砒霜制取纯砒霜过程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关于文中的变化及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物理变化 B . 升华 C . 没有新物质产生 D . 生砒霜是纯净物
5、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分离液态空气 B .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 给高锰酸钾加热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6、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加入固体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收集氧气
7、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元素符号为 uUO B . 原子序数为 118 C . 原子的质数为 176 D . 相对原子质量为 294g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D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9、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 .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 C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 .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10、将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分成相等的A、B成分,在A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可产生氧气,直接加热B也产生氧气。下列图象能表示上述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11、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观点

A

冬天人们讲话时出现“白气”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

氧化汞分解可得到汞和氧气

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变

C

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微粒间有间隔

A . A B . B C . C D . D
12、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建立假设 B . 收集证据 C . 作出结论 D . 设计实验
13、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B . Fe在Ⅰ、Ⅱ两类反应条件相同 C . 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D . Ⅰ、Ⅱ两类反应均会发光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 . 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C . 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D . 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二、简答题 (共6小题)

1、用文字或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2个氢原子      
(3)3个钠离子      
(4)S2-数字2表述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氯酸钾制取氧气      
3、根据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C是氯元素对应的粒子,其符号是      .

②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A和B两种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某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和b的名称:a      ;b      .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可选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C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图中其他仪器)      .
(4)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主要操作有:

①从水槽中撤出导管;②收集气体;③固定装置;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加热;⑥撤酒精灯;⑦装药品,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⑦③⑤②①⑥         B.⑦④③⑤②①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⑦③⑤②⑥①

在完成“②收集气体”步骤时,应当      时收集气体。

③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需要在试管口派一团疏松的棉花,其作用是      .

(5)对比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从安全、节能、环保、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最好用      (填“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5、FeCl3(氯化镁)溶液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FeCl3溶液的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1)Ⅰ.分别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如图观察到      ,就可以粗略判断,得出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判断上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作用图示装置,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定量研究。
(2)Ⅱ.[方案一]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时间。

[方案二]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      ;

方案二的实验测量结果:


其中x      ,y      .

通过测量,若V1      V2(填“>”、“=”或“<”),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课下对蜡烛的燃烧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又进行了系列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发现问题1】点燃蜡烛,发展蜡烛火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1】猜想①:蜡烛中可燃物成分不一样;猜想②:      .

(2)【发展问题2】同学们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现蜡烛很快熄灭,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永远小于瓶容积的1/5。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2】猜想①:蜡烛燃烧产生CO2气体;

猜想②:      ;

猜想③:      .

(3)【实验验证】将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瓶中的氧气含量。数据如图一。

【得出结论】此实验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了      %。

(4)【深入探究】合肥某中学化学老师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密闭条件下足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二,在110秒时氧气的含量有所上升,接着再慢慢下降,最终维持在8.85%左右。请你试着解释图象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5)【拓展研究】你对氧气含量最终维持在8.85%左右是怎么理解的?      .

三、填空题 (共1小题)

1、下列物质中①洁净的空气②自来水③雪碧④液氧⑤稀有气体⑥水银⑦呼出的气体⑧铁水⑨氮气⑩二氧化碳,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其中,纯净物中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