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9课《爱莲说》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3小题)

1、给划线字注音:

      

      

      

      

2、给划线字注音:

      

      

      

      

3、《爱莲说》选自      ,作者      ,字(茂叔)是      时著名的(哲学家)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本文文体是(说)。

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5、理解课文《爱莲说》并填空。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理解课文《爱莲说》,填空。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7、在课文《爱莲说》中找出一句骈句:            

8、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陶后有闻    芳草美,落英缤纷 B . 香远益      荣峻茂,良多趣味 C . 外直      直豫南 D . 陶后鲜有    此人一为具言所
9、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可爱者甚

①蕃

亭亭净

②植

可远观而玩焉

③亵

清涟而不妖

④濯

10、解释句中“之”的意思: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1、掌握一词多义。

无丝竹乱耳

①之

何陋

②之

1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①而

陶后有闻。

②鲜

13、划分朗读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翻译句子。

(1)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语句翻译。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爱莲说》第二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7、你喜欢那种花,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8、《爱莲说》一文运用是什么写法?

19、在我们中学生中,” 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太少,而随波逐流的人太多,即不明辨是非,跟着厌学,顽皮打仗的同窗厮混在一起,不是喝酒抽烟,就是惹是生非,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谈出你的想法.

20、《爱莲说》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2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22、短文《爱莲说》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23、课文《爱莲说》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二、阅读题 (共2小题)

1、阅读理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晋陶渊明爱菊

①独

世人爱牡丹

②甚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予

清涟而不妖

④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比较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出淤泥而不

①染

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予

陶后鲜有

③闻

到山花烂漫时

④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9课《爱莲说》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