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六中、新城实验中学、慕远学校等经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小飞是西周时期的一名诸侯王,他获取这个职位的途径有可能是( )
①世袭继承②选举产生③考试获得④周王分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王让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 )
A . 牧野之战
B . 城濮之战
C . 马陵之战
D . 长平之战
3、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 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4、嫦娥奔月的故事大约发生于夏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是( )
A . 公元前21世纪前期
B . 公元前21世纪后期
C . 公元21世纪前期
D . 公元21世纪后期
5、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老子
D . 墨子
6、根据商鞅制定的法令,秦国有很多人获得国君奖赏的爵位和土地。这些人获得奖赏时的身份应该是( )
A . 农民
B . 军人
C . 商人
D . 铁匠
7、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 .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C .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D . 《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
8、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9、下列哪些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的发展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
10、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
C . 河姆渡居民
D . 半坡居民
1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①小麦 ②粟 ③水稻 ④玉米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2、促使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环境的变化
B . 氏族公社的形成
C . 原始农业的发展
D . 学会建造房屋
13、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 . 兼爱、非攻
B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C . 祸福相依
D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4、《哪吒传奇》里面的哪吒打败了纣王,此故事反映的是哪个朝代( )
A . 夏
B . 商
C . 西周
D . 东周
15、对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在周王的统治
B . 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C . 分封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
D . 分封的都是同姓家族成员,外人不能被分封
16、商朝的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青铜工艺十分精湛,当时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B .
C .
D .




17、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是( )
A . 当兵立军功
B .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 合法经商致富
D .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8、《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意思是:当时的殷朝(商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书册了。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A . 甲骨文
B . 刻画符号
C . 金文
D . 小篆
19、西周毛公鼎是什么( )
A . 一种乐器
B . 一种食器
C . 一种礼器
D . 一种武器
20、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 )
A . 晋
B . 齐
C . 楚
D . 秦
21、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
B . 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地冲击,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期
C . 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D . 当时国家已实现了统一,人们有言论自由
22、商鞅后来在秦国惨遭车裂而死,主要是因为( )
A . 地主怕连坐处罚不支持他
B . 人民反对他的变法
C .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D . 商鞅想谋反
23、“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主张与百家争鸣中哪家的思想相似( )
A . 墨家
B . 儒家
C . 道家
D . 法家
24、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是( )
A . 商、春秋
B . 商、东周
C . 东周、春秋
D . 东周、战国
25、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 管仲改革之时
B . 东周迁都之际
C . 商鞅变法之后
D . 晋文公称霸之前
二、列举题(共1小题)
1、根据所学列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的第一代君主。
三、判断题(共1小题)
1、仔细读题,判断对错,然后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1)秦朝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奴隶。
(3)战国初期,瓜分楚国政权的卿大夫是韩、赵、魏。
(4)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实行“仁政”。
(5)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洛邑。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1)材料一反映出管仲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除了材料二的变法内容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4)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的变法成功了没有?请说明理由。
2、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请回答:
(1)秦始皇认为天下战斗不休的根源是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2)为了克服“侯王”的弊端,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现怎样的统治措施?
(3)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