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罗山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 . 诸子百家
B . 法家和道家
C . 道家和兵家
D .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2、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 . 周武王
B . 齐桓公
C . 晋文公
D . 楚庄王
4、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炎帝和黄帝
D . 蚩尤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
A . 春秋争霸战争
B . 战国兼并战争
C . 百家争鸣
D .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它是( )
A . 都江堰
B . 长城
C . 大运河
D . 赵州桥
7、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禹建立了夏朝
B . 汤灭夏建立商朝
C . 周文王建立周朝
D . 周武王建立周朝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在诗中称颂的“秦王”是( )
A . 秦孝公
B . 秦穆公
C . 嬴政
D . 汉武帝
9、下列能吃上稻米饭的原始居民是( )
A . 半坡居民
B . 河姆渡居民
C . 元谋人
D . 北京人
10、战国时期最著名、最彻底,影响最大的变法( )
A . 吴起变法
B . 申不害变法
C . 邹忘变法
D . 商鞅变法
11、为巩固统治而大规模分封诸侯是( )
A . 夏
B . 商
C . 西周
D . 东周
12、商朝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13、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 )
A . 司母戊鼎
B . 四羊方尊
C . 象尊
D . 牛尊
14、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 . 民族矛盾尖锐
C . 秦统治者的暴政
D . 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战国
16、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 北京周口店
B . 陕西西安
C . 浙江余姚
D . 云南元谋
17、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是在( )
A . 商朝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西汉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 )
A . 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B . 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C . 出兵直接铲除了各诸侯国
D . 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孔子的言论被他的学生编成的书是( )
A . 《论语》
B . 《孔子》
C . 《道德经》
D . 《孟子》
20、公元前21世纪比前16世纪( )
A . 晚500年
B . 早500年
C . 早5000年
D . 晚5000年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 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2)“卫鞅”的变法对于该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请说一说有哪些作用?
(3)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4、历史上常常是“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根据提示说出他们的功绩吗?
(1)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
秦始皇:
汉武帝:
(2)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经济方面,
秦始皇:
汉武帝:
(3)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
秦始皇:
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