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以虫治虫》同步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3小题)

1、分别指出加线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       密使其妻见喻皓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千万地  蔽:         ②以大穰  岁      

3、《以虫治虫》选自      ,作者      ,(北)宋代科学家、政治家。

4、给加线的字注音

①其              ②狗      

5、给加线字注音

        不肯      

6、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为秋田之害            ②以大穰      

7、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

9、分别指出加线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岁大穰  以:      

钳搏之  以: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线“之”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      

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岁大穰  以:      

钳搏之  以:      

12、翻译: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1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则以钳搏之

14、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虫旧曾有      

②土人谓“傍不肯”。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6、读课文《以虫治虫》,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17、读课文《以虫治虫》,“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8、填空(用《以虫治虫》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      ”说明为数众多,用“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      ”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19、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20、划分句子节奏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1、《梦溪笔谈》的作者      是我国北宋的      家、      家。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      成就。

22、选出下面加下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

A .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六幕相持,不能动先自度其足 B . 乃以瓦布之,动如初         置之其坐《郑人履》 C . 人皆服精练                 从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D . 金钗                      岁大穰
23、下列各组中的加线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秋田之害 两三级 B . 钳搏       瓦布之 C . 问塔动因   其虫旧曾有 D . 旬日子方尽 人伏其精练

二、阅读题(共2小题)

1、阅读理解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给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2)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2、阅读理解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忽有一虫生”一个“忽”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

(2)举例:你所知道的一些农业害虫及其天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以虫治虫》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