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社戏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背起爸爸上学》用最平常的电影艺术演绎着最不平凡的事迹。对于电影主人公石娃来说,最初生活给予他的(   )鲜花艳阳,(   )贫苦的家庭,(   )他是那样的顽强不屈,承受着不该他承受的家庭重负。

A . 不是 就是 但是 B . 是 还是 然而 C . 不是 而是 但是 D . 不是 而是 虽然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 . 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 . 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 . 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 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 .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 . 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 .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4、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dǐ)    归(shěng)   惧(dàn)     慢(dài) B . 水(fú)    松(xiè)     掇(cuān)    来踱去(duò) C . 辈(háng)  树(jiù)     一(hǒng)    潺(chán) D . (jí)    旺(xiàng)   漂(miǎo)    洁(jiǎo)
5、下列各组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骗(hǒnɡ)      闹(hōnɡ) 起(hōnɡ) B . (chán)      慢(dài) 不(dàn)      船(lǔ) C . 掇(cuān duo)   水(fú) (jiòu)树      旺(xiànɡ) D . 洁(jǎo)      归(xǐnɡ)(xù)       午(shǎnɡ)
6、读音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 . 行:行辈  行列  行走  银行 B . 省:归省  反省  节省  省略 C . 折:折服  折叠  折本  折腾 D . 担:分担  负担  承担  担任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赛  竭力  希奇  桕树 B . 嘱咐  怠慢  聚拢  弄潮 C . 乌蓬  驳回  屹立  欺侮 D . 痕迹  豆荚  诚肯  钓虾
8、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 . 困惑       挑剔       胆怯       委曲 C . 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 D . 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9、用词造句不恰当的是(  )
A . 和睦:老师的脸上总是带着慈祥和睦的笑容。 B . 诧异: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大家都很诧异。 C . 蹒跚:望着蹒跚远去的父亲,我的泪涌了出来。 D . 肆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今春风沙肆虐,再次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10、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在句中形容卢沟桥桥面柱头上的石刻狮子雕刻得十分形象,如同真的一样。 B .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萧索:荒凉、冷落。在句中描写了远处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反映出农村经济日益凋敝的状况。 C . 我欢悦,是因那时我已粗识文字,知道爱读书,接触了书,只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充盈:充满。在句中写出了“我”经过读书之后,知识日渐增长的喜悦心情。 D . 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在句中形象地描绘出了彩霞色彩斑斓,绚丽耀眼的特点。
11、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 B . 委实:实在              弥散:弥漫消散 C . 自失:丢失了自己        依稀:隐隐约约 D . 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旺相:茂盛
12、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使我的心也           然而又           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 . 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 . 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1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 但我还以为船慢。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②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③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④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 C . ③④① D . ③①②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 . 全场都静悄悄的,只有一个人在说话。 C . 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D . 对这种社会现象,在我们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读课文《社戏》选词填空。

①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      (A.期望   B.盼望   C.希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②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      (A.聚会   B.集合   C.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

②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      (A.舒展   B.舒畅   C.舒服)到说不出的大。

④母亲便      (A.宽慰   B.安慰   C.欣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

2、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的作者是      ,原名      ,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革命家,其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和《      》。本文最初就收在他的短篇小说集《      》中。

3、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③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④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4、改革开放以来,报纸、杂志、电视及其他媒体上出现了大量新的词语,例如“希望工程”、“炒鱿鱼”、“电子邮件”等,请你再举两个例子。

5、读课文《社戏》文中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月夜美景,由此你能想到一些古诗吗?

①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不少于2句)

②带有“月”字的诗句。(不少于2句)

6、《社戏》中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请你列举三点理由。

7、课文《社戏》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三、阅读理解(共1小题)

1、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使我的心也        , 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使我的心也        , 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
A . 宛转    悠扬    沉静    弥散    B . 悠扬    宛转    愉快    消失    C . 宛转    悠扬    沉静    融汇  D . 悠扬    宛转    愉快    弥散  
(2)画线的句子使用了       、       的修辞手法

(3)第2自然段中画线的“那声音”指的是       ;“他”指的是       。

(4)“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 火”“使我的心也口口,然而又自失起来”三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       、       、       的心理。

(5)第1自然段作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描写,各找出一例表现不同感受的语句。 

(6)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6)
A .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 .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 .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 .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社戏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