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

A . 秦国 B . 楚国 C . 魏国 D . 赵国
2、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 dòng  )   干(zào ) B . 鼓( léi      )   洞(  xué    ) C . 水( qiú   )    节(  pāi     ) D . (zhàn)酒     划(jiāng) 
3、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初几(    )

A . 八月十五 B . 正月十五 C . 九月初九 D . 五月初五
4、属于屈原作品的是(    )

A . 离骚 B . 天问 C . 九歌 D . 九章
5、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我国加入WTO之后,“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B . 远处奇峰叠翠,水中倒影如墨,让人领略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 C . 本届全国书市上亮相的不少作品,文质兼美,引人入胜 D .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6、我国的传统节日有(   )

A . 春节 B . 清明节 C . 端午节 D . 圣诞节
7、属于端午节风俗的有(  )

A . 吃粽子 B . 插艾叶 C . 赛龙舟 D . 烧纸
8、跟端午节有关的故事(   )

A . 屈原投江 B . 大禹治水 C . 后羿射日 D . 桃园三结义
9、跟端午有关的诗句(    )

A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B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C .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D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0、属于端午节别名的(    )

A . 端五节 B . 重五节 C . 五月节 D . 夏节
11、填在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_______嘭嘭铛铛地把锣鼓很________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A . 立即     纯粹 B . 即刻    单纯 C . 即刻     单调 D . 顿时    纯粹
12、填在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_______,手脚_______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A . 强壮   粗大 B . 结实    伶俐 C . 健康   伶俐 D . 结实    粗大
13、下面诗句描述的节日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 .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贴,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节)              C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             D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            
1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两边的小岛上长满了茂盛的芒果树,树冠相接如山丘起伏。 B . 为了更好地了解如皋的历史文化,我校有近90%左右的同学参加了“馆校衔接”活动。 C . 虽然香椿树芽作为蔬菜在湛江少见,但是在北方却是高档蔬菜,营养丰富,还具有食疗作用。 D . 能否加快开发建设如皋港新区,对提升如皋城市形象,支撑发展崛起意义深远。
15、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周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B . 王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C . 玉树地震发生后,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我市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D . 大家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浪得虚名而已,对他的印象也就极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端午日》作者            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      》,散文集《      》。

2、虽然《端午日》不是专门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当地的端午节的民俗例如有以下几个:                        

3、本文《端午日》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题目,按      顺序来安排材料。

4、《端午日》是一篇重点描写端午日      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展开。通过      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      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

5、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样的话。

①晚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      

②一个小朋友不解地问妈妈:      

③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      

④一位知名的老歌唱家气愤地说: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党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下列句中画线的动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3)体会文中画线的三个“莫不”一词的作用。

2、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浪涌飞舟

    五月初五头端午,正是栽秧割麦两头忙;五月十五大端午,农活告一段落,人们从农田里爬起来,休整两天。姑娘女婿拎了粽子走娘家,更多的是穿上花花绿绿的新衣到岑河镇上“晒叶子”(指穿好衣服逛大场合)。那一天,无论大路小路,都是新的、亮的,满街满巷都是笑脸和喜气。

    岑河上雄跨着两座古老的圆拱石桥,南桥和北桥之间,两岸早已站满了人。花花绿绿的人山,光彩照人的笑脸,拥挤在依依垂柳之下,倒映在清清河水之中。

     “龙船来了——”“黄龙!”有人呼喊。说是龙船,其实并没有龙头龙尾的简装,更没有雕龙画凤的屏风廊檐,有的只是八条黝黑健壮的汉子,黄裤黄褂黄头巾。龙的灵气,龙的威武,龙的精神,鼓得我们热血沸腾。我们迅速让开道,龙船缓缓下了水,清清的河水便映出一条仿佛真的黄龙来。龙开始舞动爪牙,缓缓前进,明镜上漾起一层层涟漪,荡漾开去,龙的倒影便在层层鳞浪之下缓缓飞翔了。

     “白龙来了!”“红龙来了!”几条龙下了河,河水晃动,河里倒映的柳枝也跳起舞来。龙们先是自由自在地划呀,试呀,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几条龙一碰上并排的机会就“抢标”。你听,鼓声响了,船头的鼓手昂首奋臂擂鼓,两厢的龙人埋头奋臂划龙。两岸的小孩、大人都和着鼓点的节拍唱着:“咚咚地划,咚咚地划,划得快快前哟,吃碗麦炒面;划得慢慢后哟,吃碗枯豌豆。”

    正式“抢标”开始了,各龙舟的步伐基本到位。急促的鼓点催龙奋进,船就像短跑运动员的最后冲刺,又像离弦的箭,“嗖嗖”地射向前方。众桨划出汹涌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浪涌飞舟,溅起一阵阵水花。

     “杂龙来了!”果然,青红紫白黑,握桨的汉子服饰杂乱无章。杂龙匆匆赶到,匆匆下水,匆匆上阵。黄龙眼看就要取胜,杂龙后来居上,和黄龙并排了。鼓点更加密集急骤,“咚咚”的划声更加震耳嘹亮。黄龙如强弩之末,杂龙如喷薄之日出,虎虎向前,腾腾而上。杂龙取胜了!

    黄龙不服,和杂龙打起来,从船上打到水里,从水里扯到岸上,两个龙头扭成一团。我们围过去看众人劝架:“除了栗柴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一边姑爷,一边舅爷,输了赢了又不是外人。”“不,在船赢船。两船相争,各为其船。什么姑爷舅爷,不认那一套!”舅爷一口回绝。

     “算了算了,别生气了,今天我请客,到我家喝酒吃炒面……过端午。”“不,今天在自家吃枯豌豆喝闷酒,明年老子请客,到老子家吃炒面喝酒过端午节!”

    如今,清清的岑河只有柳枝在那里静静地照着倩影。

(1)文中写出了岑河端午的哪些风俗?

(2)姑爷领头的杂龙取胜了,从姑舅之争说说姑爷、舅爷的性格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