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 . 耜耕 B . 牛耕 C . 耧车 D . 机耕
2、“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大运河
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①嘉峪关        ②临洮       ③山海关        ④辽东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4、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布置的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 种植水稻 B . 用圆形方孔铜钱作贸易 C . 穿着麻布衣服 D . 烧烤食物
5、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下图所示,居住在这两种样式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

A . 元谋人和半坡人 B . 元谋人和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D .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6、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居住在山洞里,即“穴居”,而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却能过着定居的生活。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学会制造房屋 B . 能够掘井引水 C . 原始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D . 自然环境的变化
7、据《史记》记载:大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是大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 伯益建立夏朝 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D .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8、《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霸主)。”该材料说明了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霸主之位由秦独占

A . ①③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9、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能变好事的。”老师的观点符合以下哪本书的观点?(    )
A . B . C . D .
10、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御史大夫 D . 门下
11、下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 .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 . 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 .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 . 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2、电影《英雄》中,无名(刺客)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通)。秦王说:统一以后要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令全国使用的标准字体是(    )
A . 小篆 B . 隶书 C . 楷书 D . 宋体
1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 楚庄王和晋文公 B . 陈胜和吴广 C . 刘邦和项羽 D . 项羽和勾践
14、下列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的是(    )

①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②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③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秦始皇焚书坑儒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5、西汉初年,由于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良好的统治局面,这一局面称作(    )
A . “光武中兴” B . “开皇之治” C . “文景之治” D . “开元盛世”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部著作?这一著作记录了谁的言论?
(2)此人生活在什么时代?创立哪家学派?
(3)材料中包含哪些有益思想?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对商鞅的评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利民的伟大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诚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中华正能量》,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止过错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罪及无辜常有。……他的这种重刑思想后来被韩非继承和发展……并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非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的灾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利民的伟大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所提及的“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是在反映哪一个学派?这个学派的思想在当时为什么没有得到采用?
(3)材料二中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的哪一个学派?你是如何看到他“重刑”思想的?(分析时答案不得抄袭原材料)
3、历史图片、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图片、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蒙恬、尉缭、王翦。其中,尉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嬴政发现这位出色的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的架子,衣服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为军事统管。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哪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
(2)上述人物在地方上为了加强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他在位期间修建的伟大工程有哪些?
(3)据图二指出秦朝疆域四至。
(4)你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统治短暂、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