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 . 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 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 .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2、对课文《济南的冬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 . 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 .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 . 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3、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B . C . D .
4、括号内读音有误的是(   )

A . (jǐ)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B . 济南真(děi)算个宝地。 C .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 zhuó )落。 D . (dèng)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5、选出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A . 声音很大 B . 非常晴朗 C . 亮光很强 D . 宏大明亮
6、选出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A . 透明清亮 B . 不可捉摸 C . 十分灵巧 D . 空旷灵巧
7、读课文《济南的冬天》,“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作者观察的角度是(   )

A . 仰视 B . 俯瞰 C . 平视 D . 斜视
8、读课文《济南的冬天》,“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该句交代的内容是(   )

A . 地理位置 B . 地理环境 C . 小山的特点 D . 济南缺口
9、读课文《济南的冬天》,“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该句写出了(   )

A . 山的美 B . 济南的美 C . 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
10、读课文《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主要写(   )

A . 小雪后山色 B . 小山太秀气 C . 小雪最妙 D . 山的肌肤
11、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B .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比喻) C .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比喻) D .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比喻)
12、读课文《济南的冬天》,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作( )

A . 寓景于情 B . 情景交融 C . 虚实相生 D . 情溢于言
13、读课文《济南的冬天》,“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 . 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 . 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 . 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 . 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14、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⑴绿是生命的颜色。⑵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⑶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⑷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⑸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⑹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

A . ⑴ ⑶ ⑵ ⑸ ⑷ ⑹ B . ⑴ ⑶ ⑵ ⑸ ⑹ ⑷ C . ⑶ ⑵ ⑸ ⑷ ⑹ ⑴​ D . ⑴ ⑵ ⑶ ⑸ ⑷ ⑹
15、填入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通过学习来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学习下去。

A . 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B . 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样 C . 一个人要能成才,必须坚持学习 D . 一个人要能成才,要看以后的态度。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      ,原名      ,字            人。我国现代著名的      。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

2、读课文《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读课文《济南的冬天》,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      阳光,暖和安适地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4、读课文《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5、读课文《济南的冬天》,文中的三组对比是(1)      ,(2)      ,(3)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过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

     (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A . 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B . 清幽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 . 幽静  清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D . 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提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   )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2)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

(3)
A . 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B . 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C . 反映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D . 说明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
2、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

(2)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