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40小题)

1、“克隆羊”是取出A羊的体细胞核,放入除去细胞核的B羊卵细胞中,形成的融合细胞,经早期胚胎发育后植入C羊体内发育成小羊,则该小羊的长相与(  )羊相似.

A . A羊 B . B羊 C . C羊 D . 不能确定
2、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②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③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①② D . ①③②
3、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  )

A . 分析法 B . 观察法 C . 实验法 D . 调查法
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 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 B . 边观察边记录 C . 只有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形才是最真实的 D .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
5、用直尺和细线测量叶的周长时,某同学连续测量3次,数值分别为10cm、10.8cm、9.6cm,这位同学的记录应为(  )

A . 10.8cm B . 10cm C . 10.13cm D . 9.6cm
6、细胞分化是指(  )

A . 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 B . 细胞之间相互连接的过程 C . 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D . 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差异的过程
7、下列结构可称做组织的是(    )

A . 肝脏 B . 心脏 C . 血液 D . 皮肤
8、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

A . 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 . 提高作物对土壤肥料的利用率 C . 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 . 便于田间管理
9、第七中学某班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A . 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 . 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 . 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 . 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10、下列关于人体的结构层次描述正确是(    )

A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 . 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C .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 D .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11、下列选项属于生物的是(    )
A . 橘子上长的毛 B . 柳树上飞出的柳絮的毛毛 C . 珊瑚礁 D . 机器人
12、下列我们身边的生物中,个体最小,一般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是(    )
A . 大肠杆菌 B . 酵母菌 C . 草履虫 D . 流感病毒
13、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小赵发现了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恶心,就没有记录 B . 小王发现几株未见过的小花,将它们拔起来,准备带回学校问老师 C . 小张的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记录中都没有,便将它删去 D . 小李拨开草丛,一只蚱蜢跳了出来蹦到校园栅栏外,也把它记录下来
14、在研究“响尾蛇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了“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踪受伤的猎物”的看法。这应属于实验探究步骤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作出假设 C . 收集相关信息 D . 分析实验现象
1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为什么每组装置至少要用10只鼠妇(    )
A . 采集方便,材料充裕 B . 为了设置重复,减少误差 C . 为了方便数数 D . 为了方便对鼠妇进行处理
16、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血图片时,若要在视野中观察到较多的血细胞,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
A . 目镜5×,物镜10× B . 目镜10×,物镜10× C . 目镜10×,物镜40× D . 目镜15×,物镜100×
1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
A . 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B . 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一端,推向中间 C .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慢慢盖上 D .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迅速盖上
18、为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小明制作了如图的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    )

A . 从左向右运动 B . 从右向左运动 C . 来来回回运动 D . 不运动
19、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
A . 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 . 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 . 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 . 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20、绘制细胞图时,对细胞中比较暗的部分的画法是(    )
A . 用铅笔涂黑 B . 用铅笔画斜线 C . 用铅笔点上比较密的细点 D . 留着空白
21、小明告诉正在切西瓜的妈妈,西瓜是(    )
A . 一个细胞 B . 一种组织 C . 一个器官 D . 一个植物体
22、小兰在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对植物细胞吸水的影响”时,将新鲜萝卜切条后放置于浓盐水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萝卜条长度将(    )

A . 变长 B . 变短 C . 不变 D . 先变长后变短
23、用土壤浸出液培养的植物幼苗比蒸馏水中培养的长势健壮,颜色鲜绿,主要的原因是(    )
A . 土壤浸出液中有足够的水分 B . 土壤浸出液中的水分能满足植物生活的需要 C .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镁,镁是使叶变绿所必需的 D . 土壤浸出液中溶解的各种矿物质能满足植物生活的需要
24、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 . 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 .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 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B . 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 C . 光合作用在植物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进行 D . 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26、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横切面,看到栅栏组织的特点是(    )
A . 细胞呈圆形,排列不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B . 细胞呈圆柱状,排列较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C . 细胞呈不规则状,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D . 细胞呈波浪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27、以蚕豆为材料观察气孔时,最好撕取蚕豆叶的( )
A . 上表皮 B . 下表皮 C . 叶脉处的表皮 D . 叶柄处的表皮
28、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学生要多食用牛奶、蛋、鱼、瘦肉等,主要原因是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
A . 蛋白质 B . 水分 C . 脂肪 D . 糖类
29、某人患了胆囊炎,医生要求他少吃的食物是(    )

①蔬菜 

②面条 

③猪肉 

④油饼 

⑤水果 

⑥大米

A . ②⑥ B . ②③ C . ④⑤ D . ③④
30、小李经常感到腹部的左上部位不舒服,这个部位可能是(    )
A . B . 肝脏 C . 盲肠 D .
31、下列物质中,可以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的是(    )

①麦芽糖    

②食盐    

③维生素       

④花生油       

⑤氨基酸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⑤
32、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B . 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C . 人的口腔和食管基本不能吸收营养物质 D . 胃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33、某人经常吃钙片补钙,但血液中钙含量仍低于正常值。最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缺少(    )
A . 维生素A B . 维生素B C . 维生素C D . 维生素D
34、把小麦种子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后剩下的灰分主要是(    )
A . 无机盐 B . 水分和无机盐 C . 有机物 D . 水分和有机物
35、某学生在鉴定食物营养成分时,向馒头屑上滴加碘酒,馒头屑变成蓝色。该实验结果说明馒头中含有(    )
A . 淀粉 B . C . 无机盐 D . 蛋白质
36、小华做“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记录了如下表格。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5分钟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5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5分钟

变蓝

A . 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 . 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 . 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 . 分析试管1,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37、下列有关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功能无关的是(    )
A . 小肠壁内的肠腺能分泌肠液 B . 小肠壁内有肌肉 C .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一般5—6米长 D . 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而且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8、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
A . 被树根吸收了 B . 被水冲走了 C . 被猫挖去吃了 D . 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39、所有的病毒的生活方式是(    )
A . 全部营寄生 B . 全部营腐生 C . 营寄生或腐生 D . 全部自养
40、人们制作酸奶和酿酒利用的主要菌种分别是(    )
A . 曲霉和乳酸菌 B . 酵母菌和曲霉 C . 乳酸菌和青霉 D . 乳酸菌和酵母菌

二、综合题(共7小题)

1、请根据显微镜结构模式图及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填序号)。

①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并安放 

②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见白亮的视野 

③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将观察物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 

⑤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等结构看清物像

(2)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物像模糊不清,可转动      使物像更清晰;所见视野如右图,欲使C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方移动。
(3)上述操作中,发现视野中有污物B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      上。

(4)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      的光圈(填“大”或“小”)和      反光镜(填“平面”或“凹面”)。
2、曹老师用显微镜观察了几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后,绘制了如右图所示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最外层的结构为[1]      ,起            作用。
(2)植物细胞中有一层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这层结构是[2]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都有的结构是                  
(4)写出下列标号所代表的结构的名称:[4]      ;[5]      
(5)小明的妈妈用白菜做饺子馅时,习惯先把白菜切成小块,撒上盐再剁碎,然后用笼布包上用力拧去大量的水。小明告诉妈妈拧出的液体是白菜细胞的      ,其内含有大量营养物质。
3、生物课代表小芳养了一盆天竺葵,她希望它快点长,给它施大量的肥料,结果植物出现了萎蔫的现象。后来她通过学习知道了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及吸水原理。下面左图为根尖纵切面显微结构图,右图表示一个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过程模式图,请你帮助小芳分析解决问题:

(1)从根尖的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分析,根尖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说出一条你的判断依据:      
(2)弱小的根尖直接接触土壤颗粒,根仍能在土壤中不断伸长扩展。根尖中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3)施肥过多引起植物出现的“烧苗”现象,是右图中过程      所示的现象。要想缓解施肥过多对植物的影响,应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4、下图所示为从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发育到一株油菜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是      过程,[b]是      过程。
(2)像A,B,C,D这样的由形态相似,            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图中属于分生组织的是      
(3)请将右侧植物组织的主要功能的序号填在左侧相应植物组织名称后的横线上:

保护组织      ①支持功能

营养组织      ②保护功能

机械组织      ③制造或储藏有机营养物质

分生组织      ④具有分裂功能

(4)一株油菜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      六大器官组成的。
5、如图是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图中属于消化腺的有[      ]、[      ]和[      ](填图中标号)。
(2)图中10所示的器官是      ,它所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      的消化起重要作用。
(3)在消化管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该是[      ]      
(4)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它是消化管中最      的器官。用放大镜观察鸡的小肠,可以看见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的许多细小的突起是      。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可见这些细小的突起内部分布着      和毛细淋巴管。这些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6、如图是小芳用培养好的天竺葵设计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注:25%的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充分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      
(2)将天竺葵光照几个小时后,取下叶片A和B,并做如下的处理:首先进行脱色,即放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直到叶片变成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A,B两片叶是否变蓝,结果发现      叶片变蓝,      叶片不变蓝。
(3)此实验证明: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除此之外,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      
(4)本实验中,设置B的作用是      
(5)实验中遇碘变成蓝色的物质,也就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除此之外,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      
7、把等量的天竺葵的不同器官分别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经8小时后,对容器中氧气产生量进行测定,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若要探究光的颜色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            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2)若要探究不同器官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            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3)第三组容器中氧气产生量为0mL,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延庆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