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斜塔上的实验》同步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7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错误的拼音找出来。

(xiè)制(cái) 滑(jī)一劳永(yù)节(zòu)赫英名(hè)      


2、和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

A . 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 B . 有些草早已从水下结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 C . 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从一颗颗透明体里可以看到黑黑的蝌蚪。
3、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且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想这样来比喻一下,一座大山有一堆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小园林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

A . 一部长篇,只要整体精彩,个别片段稍显沉闷,并不损害全书的价值。 B .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篇幅长的要讲究语言,篇幅短的要求更严格。 C .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篇幅短的固然要讲究语言,篇幅长的也要讲究语言。 D . 一篇短文,其“败笔”之处容易显得十分刺眼;而一株大树有些枯枝,无损于它亭亭如盖的丰姿。
4、指出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  )

A .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B . 他父亲有自己的主意,他要他去做一个服装商人。 C . 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D . 为了学好这种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     
5、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在游戏时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船、风车之类的小玩意儿。 B . 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 C . 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制裁——为了大学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 D . 伽利略的教授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因此他就离开了比萨大学。
6、下列语句没有运用描写的一项是(    )


A . 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 B .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C . 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D . 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 .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C .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 D . 新浪网曾经声称,新浪“不希望任何人或机构”通过公开市场使用这种“非正常手段”来获得公司控制权,并强调“无论盛大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新浪都有信心最大程度地保证新浪公司和新浪股东的利益”。

二、能力提升(共16小题)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 节(zòu)         ②(hè)(hè)      英名

③ (yú)        笨       ④付(zhú)      行动                      

2、选词填空。

 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最后,父子两人      ,伽利略进入了比萨大学学医。(威胁  妥协  要挟)

②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      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做福音真理来接受。(检查  检察  检验)

3、给下面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qí ) 祷              不              卷浩繁        一劳永yì      

4、解释下列词语。

①卷帙         。

②等因奉此      。            

5、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威胁:        。

付诸行动:       。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25个字)

     时报讯(记者李真)  北京时间27日凌晨,为期12天的第66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三顾戛纳”的贾樟柯最终凭借《天注定》拿下最佳剧本奖。

     作为最早亮相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之一,《天注定》一开始就获得了广泛肯定,在各大西方媒体对获奖名单的预测中,贾樟柯以及《天注定》也被多次提及。因此,当《天注定》最终赢得本届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时,大部分媒体都认为这是“天注定”的。

7、解释词语。

荒唐:      

兴高采烈:      

8、读课文《斜塔上的实验》,伽利略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你有机会见到他,你会对他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9、仿写句子。

例句: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

仿写:友谊要      ,要      ,要      

10、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11、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①大家吵吵嚷嚷,兴高彩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②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协付诸行动。

错别字:                  。           

改正:                      。    

12、《斜塔上的实验》的作者是        ,       (国籍)作家。


1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特别痛快.

②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拔起.

③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

错别字:      改正:       错别字:      改正:      错别字:       改正:      错别字:      改正:      

错别字:      改正:      错别字:       改正:       错别字:      改正:      

14、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使文段语意连贯、完整。

      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包括他的父亲。

      一天,父子俩同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下一朵鲜花,说道:“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父亲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顺便买了一袋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  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眩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

      年轻人还是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父亲哈哈大笑:“是啊,      

15、指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16、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②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③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三、阅读题(共2小题)

1、阅读理解、分析。

        伽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前喀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前喀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100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1)文章开头一句话“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读了选文,你能说说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吗?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余建斌

        ①一年前的2月26日,一位87岁的科学巨星停止了思想,一年之后,苍穹之上的那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依然并将永远放射光亮。

        ②朱光亚,这个名字承载了一段传奇而神秘的人生,代表了一个充满理想又无比睿智的大脑,也镌刻出一个大写的人,一颗淡泊的心。

        ③“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④1959年由钱三强推荐,宋任穷等人邀请35岁的朱光亚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朱光亚自此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时,与核“打交道”近半个世纪。21·世纪*教育网

        ⑤1946年,22岁的朱光亚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进入了密执安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在密执安,朱光亚的学习成绩始终全部是A,连续4年获奖学金,并在《物理评论》上相继发表了4篇英语论文。这也是目前公开渠道可查到的朱光亚仅有的4篇学术论文。平日里,他常组织大家围坐在草坪上传阅《华侨日报》,宣读家信,传递国内消息。

        ⑥1950年3月18日,一篇感情真挚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发表在《留美学生通讯》上。此信一出,仿佛是吹响了回国的集结号,让很多原本天平在摇摆的海外学子受到了感召,选择了新中国。

        ⑦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⑧朱光亚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 1950年2月,他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旅费,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正处在热恋中的女友,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正是此次临行前,他和其他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那封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⑨对朱光亚而言,漂洋过海去学习和追求的梦想,终于有了坚实的土壤。

        ⑩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⑪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国之核盾终于铸就。朱光亚一行人还没来得及赶到山头的观测站,转过身来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

        ⑫据说,朱光亚这辈子喝酒只醉过一次,就在这个晚上。

⑬1966年12月,氢弹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仅两年两个月。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速度之快,国际上惊叹万分。

        ⑭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惊叹中国在原子弹和氢弹上获得的巨大而迅速的成功,也对此深感好奇。后来李政道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支了不起的科学家团队,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政道称赞他是制造核盾的“科技众帅之帅”。

        ⑮回顾往事,朱光亚曾屡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⑯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80岁的他曾经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

(1)朱光亚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2)为什么说朱光亚是制造核盾的“科技众帅之帅”?。

(3)温家宝总理三次到家中看望朱光亚,称赞他是“科学家的榜样,也是年轻人的榜样”,他的品质和精神“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从选文看,朱光亚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斜塔上的实验》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