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39小题)
1、“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 . 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 . 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 . 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 . 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2、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根本上避免了独裁统治,主要是因为( )
A . 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约束
B . 国王不再享有任何权力
C . 国王全部权力由首相代为行使
D . 国王“临朝不理政”
3、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 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 .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4、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A .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 .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5、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 .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 .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6、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A . 定期朝觐皇帝
B . 监督监察百官
C . 负责地方行政
D . 拥有世袭权
7、下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 交通工具落后加剧国家贫困
B . 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经济发展
C . 道路宽度不一样带来交通不便
D . 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8、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 . 英国军队
B . 法国军队
C . 英法联军
D . 八国联军
9、早在1956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盏驹尊》铭文中说:“万年保我万宗。”在另一青铜器《盏方彝》铭文中说:“万年保我万邦。”这两段铭文主要说明( )
A . 西周重视宗法制度
B . 从商朝开始就有了分封制度
C . 西周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度
D . 西周时期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10、《吕氏春秋·审分览》载:“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 )
A . 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
B . 消除诸子矛盾
C .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 . 实现长治久安
1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诺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
A . 武王克商
B . 平王东迁
C . 诸侯争霸
D . 王室衰微
12、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③对此后2000多年中国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适应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 .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 .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14、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降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腾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矣。”这主要表明科举制( )
A . 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B . 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C . 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
D .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15、《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A . 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16、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上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上,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 )
A . 有利于郡县制的推广
B . 扩大了地方王国的势力
C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 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17、在论述古代某一机构时,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或谓后之入阁小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也。”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该机构( )
A . 能够参与中央决策
B . 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
C . 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D . 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18、“(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按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现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 )
A . 防止了大臣专权
B . 强化了君主专制
C . 取代了内阁权力
D . 扩大了统治基础
19、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B . 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 . 小国寡民,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D . 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20、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部分人”是( )
A . 儿童
B . 外邦人
C . 奴隶
D . 公民
21、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 . 反对直接的民主( )
B . 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 . 反对问政于民
D . 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22、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 .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 .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C .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 .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23、古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元首制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
A . 屋大维的权欲膨胀
B . 奴隶和平民的反抗
C . 疆域的扩大
D . 共和制的原则缺乏科学性
24、《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 )
A . 保障司法独立
B . 体现民主原则
C . 体现公共意志
D . 保护私有财产
25、《法国民法典》是人类民法史上一位倍受瞩目的时代“骄子”,人们盛赞法国人对世界法制的贡献,而法国人却真诚地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法国~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主要是因为( )
A . 罗马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B . 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
C .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 罗马法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26、英国首相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因为他( )
①是政府首脑
②掌握行政大权
③不受议会监督
④是国家元首
⑤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27、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选举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且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从这一法律规定中获利最多的可能是( )
A . 骑士贵族
B . 大庄园主
C . 工业资产阶级
D . 金融资产阶级
28、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为此,他主张(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按三权分立建构政权
C . 两党交替执政
D . 按民主原则选举总统
29、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下开始了第二个任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尽管无奈,但也不得不在与国会磋商无果的情况下,根据国会规定的期限,签署了启动削减预算的命令。这表明( )
A .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 . 三权分立但互相制约
C . 总统对立法无否决权
D . 总统由最高法院任命
30、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政府( )
A . 巩固了北部地区资产阶级的统治
B . 满足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C .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 . 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31、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
A . “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B . “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C . “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D . “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32、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
A . 共和制
B . 君主立宪制
C . 君主专制
D . 无产阶级专政
3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 . 总统控制议会
B . 总统权力大于议会权力
C .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D .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34、“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 . 专制主义色彩
B . 军国主义色彩
C . 民族主义色彩
D . 民主主义色彩
3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
A . 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 . 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C . 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 . 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36、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
A . 勒索赔款
B . 协定关税
C . 建立租界
D . 割香港岛
37、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 .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 .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 .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38、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 . 平均分配土地
B . 产品上交国库
C . 建立民主政治
D . 兴办学校教育
39、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太平天国运动( )
A . 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 . 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 .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 . 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1、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英国和美国政体对比表
英国 | 美国 | |
政体 | 君主立宪制 |
|
国家元首 |
| 总统 |
政府首脑 |
| 总统 |
行政权 | 首相内阁 |
|
立法权 | 国会 |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中两幅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至少写出三项)
(2)据材料和所知识学回答,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哪两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