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高碑店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秦王柱而走  还:通“环”,绕。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刻毒 B .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C . 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没收。          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悬赏 D . 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置:准备。      大不顾细谨  行:作为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全是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行李之往来  ③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④共其乏困

⑤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⑦人不敢与忤视  ⑧愿大王少假借

⑨贪于财货 , 好美姬  ⑩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A . ①③④⑥⑦ B . ②⑤⑦⑨⑩ C . ②④⑤⑧⑩ D . ①③⑥⑧⑨
3、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④欲呼张良与俱去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      ⑥此亡秦之续耳    ⑦竖子不足与谋  ⑧沛公安在  ⑨唯利是图

A . ①⑤⑨/②⑥⑧/③④⑦ B . 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C . 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D . ①⑧/②⑨/③④⑦/⑤⑥
4、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 . ①③④/②⑥/⑤ B . ①②③⑥/④⑤ C . ①④/②③⑥/⑤ D . ①⑤/②⑥/③④
5、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道(xiànɡ)   彳亍(chìchù)   心(fǔ)       车斗量(zǎi)  厚(wèi) B . (pǐ)     古(ní)       无声息(qiǎo) 青(xìnɡ)     酒(zhì) C . 扭(bié)     席(yàn)    刀(zǔ)      变(zhǐ)   视(wǔ) D . 伤(chuāng)  戮(mò)       用(xiǎng)    目(zì)       目(chēn)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曼山遍野     轻歌慢舞     藤蔓          蔓延 B . 无比愁怅     未雨稠缪     一愁莫展      浪恶飞舟 C . 膺品         义愤填赝     压苗助长      偃旗息鼓 D . 张灯结彩     无精打采     满腹经纶      张皇失措
7、下列句子词语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计不知所出耳       ④荆轲笑武阳

A . 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相同 B . 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也不相同 C . 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相同 D . 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不相同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常以身蔽沛公  ②群臣之  ③此其志不在  ④共其乏困

⑤顷之未发,太子之  ⑥素留侯张良  ⑦吾得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

⑨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A . 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 . 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C . ①⑦⑩/ ②⑤/③④/⑥/⑧⑨ D . 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
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    )
A . 各国游客在北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热情,大家相敬如宾 , 京城处处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 B . 新疆“达瓦孜”传人赛买提·艾山在湖南张家界市天门山挑战世界最大坡度高空走钢丝时发生意外,功败垂成 , 在距终点仅50米处跌坐在钢绳上,被迫放弃挑战。 C . 2009年春晚舞台造型引进奥运团队,舞蹈《蝶恋花》应用了现代高科技造型手段——LED大屏幕,加上舞蹈演员背上漂亮的彩绘以及美妙的舞姿,实在是赏心悦目 D . 安徽省教育厅出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新举措的消息一经发布 ,大家相互转告,口耳相传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的人格尊严、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B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将利益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 . 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D . 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 , 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 , 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 , 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B .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C .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D .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B . 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等。 C . 《春秋》,即《春秋经》,是儒家的经书,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 . 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 . 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 . 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 . 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②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三、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四、默写(共1小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2)《烛之武退秦师》中,在秦国违背秦晋联盟撤军并派兵守卫郑国,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时,晋文公清醒理智,没有贸然袭击秦军。晋文公从仁道、明智、武德三个角度分析不进攻原因的语句是:                                    
(3)唱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歌声的起伏变化调动着听众的情感的起伏变化。《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其歌声时而悲凉      ,使送别之人不觉泪流满面;时而悲壮激昂      ,使在场的人都激愤的瞪大了眼睛,怒发冲冠。在易水河边,面对凄风寒水,荆轲不觉唱出了“            .”的诀别之歌。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五个饽饽①(有删节)

莫言

    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

    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烧火,干豆秸烧得噼噼啪啪响。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

    “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它寄托着我们一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

    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

    财神爷,站门前/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

    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②的祝福。他都快要把我家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多好的精神会餐!我被“财神爷”描绘的美景陶醉了。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

    “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娘。咱家要是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

    “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

    “弄不好是被‘财神’这个杂种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

    “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这个杂种,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

    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积雪在脚下吱吱地响。“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

    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

    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财神”,你真毒辣,你真贪婪,你真可恶……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

    “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

    “不!”我说。

    “跪下!”母亲严厉地说。

    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

【注解】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一短篇小说。有删节。②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光棍。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1)
A . 文章标题“五个饽饽”,既是文章重要的线索,又体现了这五个饽饽在当时的重要性,透露出淡淡的苦味,揭示了主题。 B . 结尾写梦到了五个饽饽,以虚写的形式,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冤枉财神之后的愧疚心情;在结构上照应了前文,首尾圆合。 C . 爷爷、奶奶是传统的农村老人,作者委婉地批评了他们思想落后迷信,一生贫困,却只能在年终的时候供奉神灵,祈求保佑。 D . 小说里出现了几段民间小调。这些小调不高雅,不脱俗,但是却有土腥味,使小说具有乡土作品独特的魅力。 E . 酸楚、发哽、流泪,“我”的情绪本就压抑苦闷;到“我”被母亲逼着向“小偷”下跪,“我”的倔强被彻底摧毁了。
(2)本文第一段有何作用?
(3)试简要分析“财神”这一人物形象。
(4)文章结尾,“我”在母亲的呵斥下跪在“财神”面前,你认为“我”该不该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六、命题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高中是另一个世界,没有小学时候的闲暇,没有初中的浪漫,高中有它自己的味道,需要自己慢慢的品尝。开学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我们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很多人,也经历了一些事,对高一生活有了许多感受。

请以“触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以触及自己心灵的事件为题材。②字数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出现班级同学真实姓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高碑店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