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刻舟求剑》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刻舟求剑》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

A . 动作 B . 语言 C . 心理 D . 环境
2、下列出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是(    )

A . 《自相矛盾》 B . 《郑人买履》 C . 《守株待兔》 D . 《老马识途》
3、下列成语出自《韩非子》的是(    )

A . 郑人买履 B . 吹毛求疵 C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D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下列句中的“其”字意思不同于其它的一项(   )

A . 又誉矛曰 B . 人弗能应也 C . 先自度 D . 而置之
5、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反归取之。

A . 吾盾坚,物莫能陷也。 B . 以子矛陷子之盾,何如? C . 市。 D . 而忘操
6、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

A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B .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 C . 是吾剑之所从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 的。) D .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如果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7、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

A . 人莫知 B . 臣有骏马欲卖 C . 愿子还而视 D . 臣请献一朝
8、选出下列加线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B . 沿河求    C . 然则天下 D . 果得于数里外
9、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楚人有江者     涉:搭船渡过 B . 沧州南一寺河干     临:靠近 C . 是再啮     如:如果 D . 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推断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 奥运会和世博会,是中华民族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演奏的两场精彩的国际盛会。 C . 陶渊明的田园诗拓宽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范围,被誉为田园诗歌的一代宗师。 D . “天安”号事件致使韩朝绝交,媒体呼吁双方保持克制,要以世界和平大局为重。
1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正确的是(   )

   (  )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不爱,(  )嫌恶他,(  )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A . 因为 不但 而且 所以 B . 虽然 不但 而且 但是 C . 但  不但 并且 因为 D . 因为 不但 并且 所以
1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及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郑人欲买履者   楚人涉江者    B . 而置其坐       反归取 C . 先自度足       遽契舟  D . 忘操之        剑不行
13、选出下列“自”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 . 先自度其足      B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 .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D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4、下列各句中,“者”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郑人有欲买履 B . 楚人有涉江 C . 得道多助。 D . 陈胜 , 阳城人也。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请选择四个不同身份的人说的话。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赶车的),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村里有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个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      ”,裁缝说:“      ”,赶车的接过话茬:“      ”,船夫最后说:“      ”。

A.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B.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

C.咱们到那儿见风使舵,看情况办,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D.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得去才行。

2、《刻舟求剑》选自《      》,该书主编者            末期秦的丞相。

3、《刻舟求剑》告诉我们      

4、口语交际

小强想到邮局去寄贺年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记得该往哪边走。这时正好遇见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      。”

5、不久前,国家安监局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人们拍手称好。那天,你和其他小组同学在公交车上听到,有人说:“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同学们听了以后哈哈大笑。由此可见,说明当前还存在      的问题。

6、阿宁发现下面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电话 长途直播 (某公用电话亭)      应改为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此植物生长茂盛的原因。”(某说明牌文字)      应改为      。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自护其短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③,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雪涛小说》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仕:做官; 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1)解释句中的“于”字:
①仕于南方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翻译句子: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3)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

2、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

[注释]①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

②耒:即“耒耜(sì)”,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

(1)解释句中“而”字的意思:
①折颈而死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而身为宋国笑

(2)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刻舟求剑》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