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12小题)

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个的一项是 (      )。


A .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B .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C .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D .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2、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际(yá)          闪(shòu)           目(xuàn) B . 热(zhuò)       广(mò)            尘(āi) C . 氏(niè)         解(rónɡ)            大(pánɡ) D . (zhòu)       纺(chuí)          光(bān)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然后按顺序改正在表格内。

凶涌   骨骼   距离   休想   徽不足道

恒星   稀簿   辽阔   侧算   足不出户

                                                


4、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②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5、病句修改。

①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曾有多少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的兴亡而英勇奋斗。      

②我们也不能总沉醉于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和四大发明。      


6、修改病句。

①作为祖国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将要担负的责任并不轻快。      

②我们更不能不忘记,当年少先队员的誓词——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7、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②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但是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B . 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 , 迷恋网上游戏,实在令人担忧。 C .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 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 D . 张明的动人事迹,经过校电视台的大事渲染 , 成了校园的热门话题
9、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铄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B .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C .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溶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D . 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拨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0、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这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的吧。          今天凭地球上最大的望远镜,       不能直接看见别的恒星世界的行星,       有什么理由能说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呢?

A . 虽然       还      可是 B . 固然       而且    因此 C . 虽然       而且    而且  D . 固然       还      但是
1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途径。 B .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C .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D . 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1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 , 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B .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 C . 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 D .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面临,面对)

二、能力提升(共11小题)

1、下列句子的顺序已经被打乱,请重新排序,然后填写在横线上。

①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②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③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④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⑤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正确的语序是      

2、综合性学习。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为了让我们了解宇宙太空的更多知识,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材料一:“神舟”冲天起,中国人启程登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舱内,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开始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飞天之旅。

材料二: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了出舱行走。中国人,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材料三: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材料四:“神舟”九号飞船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第一次入住“天宫”,其中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

概括四则材料的内容

3、填空

本文《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说明顺序是        。


4、解释词语

宇宙:      

灼热:      

5、根据意思写词语

广阔得无边无际。涯:边。      

(光彩)耀眼。       。

6、阅读《宇宙里有些什么》第2段回答问题

找出体现宇宙辽阔、广大特点的词语两个?

7、概括《宇宙里有些什么》第2段的主要内容?

8、仿照画线的句子,根据语段的含义,续写两句话,使其构成一个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风格谐调。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出生的婴儿            。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9、《宇宙里有些什么》中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0、划线字注音

广                稀                         

11、给划线字注音

                              尘      

三、阅读(共2小题)

1、阅读理解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 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

(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①上中学地理课时,我曾问过老师:“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②我当然不会满足于地理老师给出的诸如黑奴贸易、列强征服掠夺之类含糊其词的答案:自然条件优势哪怕极微小,经过上百万年的复利累加,也会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巨大红利。如此优越的条件,热带民族不抢先发展,难道躺在家里等着抢劫犯和人贩子上门?

      ③戴维.S.兰德斯对此给出了三个答案:

      ④首先,炎热带来的不适大于寒冷。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这使得他们即使在温带寒冷的冬季也能过上相对容易、舒适的生活。

      ⑤热则是另一番情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印度有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  

      ⑥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热带国家,几乎所有体力劳动者和机关工作者的工作节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脑就感到四肢乏力,经常休息很长时间。而在温带国家,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⑦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⑧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经济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家畜养殖和运输都难以为继。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中国北方的谚语说得好;瑞雪兆丰年。

      ⑨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因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14的降水为60毫米每小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便会冲走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因此很快休耕,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大自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 , 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1)仔细阅读全文,概括说说为什么穷国大多位于热带?

(2)第⑨段中加线短语“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具体指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