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0小题)

1、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 . 萨拉热窝事件 B . 马恩河战役 C . 美国参战 D . 凡尔登战役
2、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南昌的是(    )
A . 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 . 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 . 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 . 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3、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 . 淮海战役 B . 渡江战役 C . 解放北平 D . 辽沈战役
4、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对图片人物评价正确的是(    )


①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成立了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③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促成国共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③
5、长征途中经过的城市遵义现被誉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下面能够称遵义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是(    )
A .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 . 是红军长征出发地 C . 红军三大主力实现胜利会师 D .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6、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下列卡片内容正确的是(    )
A . “二战”爆发的标志:日本偷袭珍珠港 B . 转折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C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 D . “二战”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7、“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红军长征

③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④不抵抗政策——南京沦陷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8、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下列关于党的会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 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 C . 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D . 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
9、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②③① C . ④②①③ D . ③②①④
10、近年来,我国举办了北京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这说明(    )

①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③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

④我国已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见下图)

(1)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片C,D所反映的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它们的探索内容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理解?
(3)综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中国探索历程中你获得哪些宝贵的认识?
2、歌曲往往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欣赏下列经典歌曲,回答问题:

歌曲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哪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松花江上》

歌曲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大刀流行曲》

歌曲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歌曲中“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那可爱的家乡”?
(2)歌曲二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此事件后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使二十九军不再是“孤军”?
(3)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4)经典总是令人回味,说说这些经典歌曲传唱至今具有怎样的意义?
3、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材料三:“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始终是国家统一的坚定捍卫者、人民意志的代表者。

(1)“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
(3)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说‘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慈溪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