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仿真(A题)试卷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30小题)

1、历时6年建成的广东省博物馆,将藏品16.6万余件(套)及镇馆之宝等免费全面向市民开放,产生巨大社会效应。请你为广东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活动确定一个合适的宣传标题( )

A .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 .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C . 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广东精神文明建设 D . 大力发展文化普及,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
2、2016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4周年。74年来,“文化为什么人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3、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这主要说明(    )
A . 经济发展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B . 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越来越突出 C .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 . 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4、每年的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跨越50年的时空,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长期以来,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这说明文化(    )

①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④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5、2017年杭州市各地、各部门积极部署以清理校园周边文化垃圾、呵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重点的“护苗2017”和“绿书签”行动。这一行动基于(    )

①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

②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个人成长

③文化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6、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主要表明(    )
A . 我们要尊重文化传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B . 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 C . 我们要捍卫中华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 D . 我们要弘扬传统美德,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7、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节目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    )

①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②使文化传播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

③已经发展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8、“欢乐春节”活动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国家级品牌。截至2017年,这项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并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大自然的”、“家庭的”和“世界的”节日 (Hope,Home and Harmony)。这一影响得益于(    )

①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强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

③各国加强文化价值渗透的“形势”          ④国际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9、从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中可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电影院里……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②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④央视大型数据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0、国庆前夕,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向网友众筹对祖国的一句话表白,精选刷到北京地铁一号线车厢里。2017年10月2日,一群年轻人在此快闪歌曲“我爱你中国”。如此表达我爱你中国,感染了在场每一位乘客,经媒体发布后也感染着我们每个人。这里体现的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旗帜

③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④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1、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 . 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 .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C .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 .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12、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息,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持续守候,英雄的故事始终在民族的脑海中萦绕、在祖国的山川中回荡,英雄的精神始终在我们血液中流淌、在真诚中传递。这告诉我们(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13、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9月在天津举行。会徽由书法“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会徽主色调为蓝色,体现了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同时也寓意天津盛世同心、开放包容的内涵。会徽设计(    )

①来源于生活,蕴含善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②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有决定作用

③表明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

④作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天津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④
14、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这是继1981年华北军事大演习阅兵后,我军时隔36年再次在天安门以外的地区举行阅兵,也是建国以来解放军首次在八一建军节开展阅兵活动。“太激动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说起观看阅兵的感受,人们纷纷如是表示。这表明(    )
A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和精神火炬 B .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 .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D .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15、2017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使用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入关注的变化是,古诗文不但走进了小学一年级课本,而且篇目大幅增加:小学六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增幅在80%左右。新版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篇幅是基于(    )

①古诗文已成为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古诗文具备诸多现代白话文作品无法比拟的优势

③古诗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作用

④古诗文教学是全面承袭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6、“2017世界围棋巅峰对决9月举行柯洁朴廷桓决战凤凰古城”。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历史悠久,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情懔。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明最原始的能量。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③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④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17、为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2017年1月,教育部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全国各地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都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此举(    )

①有利于学生全面真实地认识中华民族抗战历史

②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唤起全民族的觉醒

③有利于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体现了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18、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微电影《红色气质》运用历史照片、人物讲述等形式,跨越时空,创造性实现了同志“相聚”,亲人“重逢”,引发影视界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这一成功创作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 要把实现文化创新作为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② 弘扬主旋律,发挥先进文化的主导和示范作用

③ 必须提供多种文化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 坚持主流思想的多元化,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9、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材料表明(    )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创造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20、2017年某地启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是因为(    )
A . 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 . 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C . 精神文明创建可以培育文明风尚 D . 这些活动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1、2017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经人大网站公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9月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维护国歌尊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②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发挥“主心骨”的指导作用

③提升国家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建设精神文明,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22、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 . 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 . 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 . 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 . 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23、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④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4、2017年上半年的国产电视剧市场,涌现出了《白鹿原》《大秦帝国之崛起》《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鸡毛飞上天》等多部口碑极佳的作品,剧组的“良心”创作、演员的精湛表演,让近年来习惯了看“抠图”“替身”表演以及渣特效的观众大呼“洗眼睛”。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    )

①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②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艺术情怀创造精品

③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5、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第四节课“文以载道”带领大家学习古典文化之美。文学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字里行间,有意境、有韵味、有风骨,回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共鸣。翻开一本书、读上一首诗,就像乘着文学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③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6、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通过滕子京当政岳州府后除弊兴利的一系列举措,以现代人思想感情为观照,着力塑造了一个有“家国情怀”“天下担当”的勤政爱民的“公仆”形象。剧中所塑造人物滕子京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也让更多的观众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了巴陵戏。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②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继承的内容是否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是文化创新的关键

④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说明,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

①必须更高地举起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火炬

②必须把弘扬抗战精神作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心

③必须把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④必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8、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一笔一划,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第一节课“字以溯源”为同学们讲述了前辈们为了传承、保护汉字而坚守一生的故事。重视汉字的传承和保护是基于(    )

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程

④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9、某卫视频道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该频道这样做是基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多元的文化生活需要主流媒体正确引导

④流行娱乐的文化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0、2017年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各地纷纷发出倡议,制定标语,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树文明新风尚。这些做法(    )

①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道德滋养

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暑假期间,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先观看了八达岭长城纪录片,后准备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

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之所以将巨幅长城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

假如你是该班的学生,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
(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你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果说乡愁是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怀念青山绿水,怀念父老乡亲,也怀念温暖的乡音,乡音是故乡记忆的依托。当下中国所处的时代,正是人口频繁流动和城市化速度之快史无前例的时代,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国人而言,最大的乡愁,则莫过于传统乡音——方言的遗失。

在电视中,在广播里,在最通行无阻的网络世界中,普通话是中国人使用最为普遍的语言。相比之下,方言作为一种主流之外的“亚语言”,传承路径却愈加逼仄。在逐步失去大众媒体平台的依凭之际,方言作为一种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陪伴,正滑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这些年的全国两会和地方各级两会,均有代表就方言问题递交议案、提案,呼吁社会关注方言、保护方言,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1)结合材料与所学文化知识,阐明代表关注方言、保护方言的理由。
(2)在方言岌岌可危的今天,请就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提两条建议。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文化建设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培养和弘扬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了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西省南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仿真(A题)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