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甜甜的泥土》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3小题)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yùn

      

      

      

      

      

      

2、给下列各组形近字组词。

         炫          泫              蹭          憎          僧      

           幕           瞅           揪      

3、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一阵电玲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功的光。      

②吱呀呀的大铁门,锁止了沉寂的校园。      

③回答他的是夺框而出的泪水和踉仓而去的背影。      

④放学了,小亮还沉侵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      

4、《甜甜的泥土》作者是        ,本文选自       ,本文表现了       。

5、《甜甜的泥土》以      为线索,开头写      ,中间写            ,结尾写      ,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6、解释下列词语:

①热切

②夺眶而出

③气势汹汹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三峡库区蓄水后,人们将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________。

②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________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

③销声匿迹数十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鹤和雪雁等20多种________鸟类,最近陆续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A . 景致  揭穿  珍稀      B . 情景  揭露  珍奇 C . 景观  揭开  珍稀 D . 景致  揭露  珍贵
8、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_________说五四时期的那一代有志青年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曾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是艰辛的,_________当代青年则是幸运的,_________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找到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_______使我们创造了过去的十年辉煌,也将使我们在新世纪里继续创造辉煌。

A . 尽管  那么       因此       不但 B . 如果  所以       既然       不仅 C . 如果  那么       因为       不仅 D . 尽管  但是       既然       不但
9、读课文《甜甜的泥土》,在下列句中的括号内填进恰当的词。

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       囊囊的。他       下小脑袋,      着指头,想了许久,              四周无人,迅速将糖      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      上一根小棒棒。

10、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我们要重蹈覆辙 , 将古人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B . 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现在拥有的读书条件真是无与伦比啊! C . 王老师批改作文非常认真,他常常吹毛求疵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别字。 D .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11、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 B . 未到婺源,婺源是一个奇迹,来到婺源,婺源有许多奇迹。 C . 翻开《红楼梦》,我们会为曹雪芹当年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感动。 D . 北京的美食有哪些?您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什么豆汁儿啦、炒肝啦、爆肚啦……
12、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B .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C . 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 D . 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13、给文段中的横线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落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沙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历史是起伏的潮汐,______,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A . 涨潮,是历史的峰巅;落潮,是历史的中断 B . 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 C . 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是历史的峰巅 D . 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
14、对下面描写“雨”的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是翩然而至的天使,一旦见到美丽的园林,就落下来,花草便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启迪着那些敏感的心扉……

A . 选段中,把雨比喻成银线、珍珠,形象地写出了雨或细亮或圆润的情态。 B . 选段中用“偷”一词,赋予“雨”以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珍贵。 C . 文段用“昂起了、挺起了、绽放了”的排比句式,写出了花草雨后富有生机活力的特点。表现了雨的滋润之功。 D . “轻轻的、轻轻的”在反复中,写出了雨的轻柔和对敏感心灵的启迪。
15、读课文《甜甜的泥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小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仍具有小说的一般特点。 B . 开头一句“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通过景物描写交代了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时令。 C .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这是行动描写,写出了一个母亲在见不到自己的儿子后心灵上所受到的沉重打击。 D . 小亮“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一结尾,写出小亮由于缺少母爱及教育,而变得呆滞、麻木了。
16、联系《甜甜的泥土》全文,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位妈妈为什么要在一个很冷的日子里给自己的孩子送一包糖?

(2)这位妈妈给儿子送一包糖,为什么一定要跑到学校去?

(3)“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这句中,老头“疑惑”的是什么?他又“明白”了什么?

17、课文《甜甜的泥土》中,老头问这位妈妈所找的人在几年级几班,可她却回答:“今天,刚过,八个生日。”她为什么会答非所问?

18、《甜甜的泥土》作者通过对这位妈妈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她的爱子之情。请摘出有关句子,并在你认为值得揣摩的词语下画圈,再从中选择一两个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19、《甜甜的泥土》中写的那个“老头”是个怎样的人?他对表现“妈妈”的爱子之心有什么作用?

20、《甜甜的泥土》中很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在文中找出形成对比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1、《甜甜的泥土》结尾写到“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泥土为什么会“甜丝丝”的?


22、《甜甜的泥土》中写小亮的“梦”有什么作用?

23、小说《甜甜的泥土》开头说“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但结尾部分却说“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这是不是前后有点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二、阅读题(共2小题)

1、阅读文段。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1)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1)
A . 这段一开始通过静态描写将小亮妈妈苦苦等候的样子表现出来。 B . “宛如一座雪雕”,不失时机地暗示着天气的寒冷,与后面妈妈热切的眼神形成对比,一冷一热,更加突出母亲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心态。 C . 写其他孩子的活动,是为了让这样寒冷的雪天中能增添一丝活力。 D . 这段文字通过动静的结合,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母亲寻找儿子的过程,一个由期望到焦急再到失望的过程。
(2)这一段描写真实细腻,请选取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进行赏析。

2、                                                                                       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有各色的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很少有这样的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封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词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意义的信是不值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话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我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的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第3段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段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2)第4段画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相照应?

(3)“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方格中。(不得超过5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甜甜的泥土》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