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3小题)

1、在下面横线上,填进恰当的成语。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      ,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      ,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      地挥泪痛哭一顿。

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朦胧

人影

      

      

      

手蹑脚

3、填空:

《我的母亲》选自      ,作者      ,是      家、      家。文中提到的孟子是      时期人,是继      之后      学派的代表。

4、读课文《我的母亲》,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每个括号里,只能填一个字)。

现在想来,       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      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        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      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5、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我母亲待人最      (A. 慈详    B. 仁慈  C. 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②在这      (A. 广漠    B. 茫茫  C. 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      (A. 约束    B. 管理    C.管束)过我。

③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      (A. 请    B. 找      C. 央)求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6、选词填空:

①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      (慈爱 慈祥 和蔼)的母亲。

②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      (幼小 幼稚 天真)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③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      (流淌 流动 涌流)着。

7、读课文《我的母亲》,请给下面的语段标出标点。

有一天      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      掷铜钱      一位老辈走过      见了我      笑道      糜先生也掷铜钱吗      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      觉得大失了      先生      的身份      

8、读课文《我的母亲》,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分别加以概括。

                            


9、读课文《我的母亲》,见我被打,母亲也哭了,她为的是      ;母亲一边哭却一边说着“打得好”,为的是      。(用原文回答)

10、读课文《我的母亲》,从作者的读书经历来看,与我国另一位文学家的求学经历颇相似,只不过这位文学家遇上了一个好老师,他的“戒尺不常用,普通只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这位文学家是      ,原名      

11、解释下列中划线的词语:

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

①蹑手蹑脚

她的饮泣吞声 , 为的是爱她的儿子。

②饮泣吞声

这时万籁俱寂 , 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③万籁俱寂

12、下列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B .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C .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 D . 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1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循循善诱         蹑手蹑脚       莫明其妙 B . 泪如泉涌        钦泣吞声       五彩缤纷 C . 娓娓动听        睡眼惺忪       万籁俱寂
14、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吹嘘南京城防___________,但人民解放军仅用了24小时就冲破了敌人的防线。

  王小玉的演唱真是___________,赢得了满场观众的喝彩。

白衣战士们___________,克服重重困难,帮助“非典”病患者战胜病魔。

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不断出现,有如___________。

A . 坚如磐石            绘声绘色       破釜沉舟       层出不穷 B . 固若金汤             声情并茂       无所畏惧       雨后春笋 C . 铜墙铁壁            惟妙惟肖       勇入直前       如火如荼 D . 稳如泰山            栩栩如生       无所不为       风起云涌
1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 .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 . 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 . 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 ,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1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没有谁不承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B . 我们必须随时发现,认真克服工作中的缺点。 C . 为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交通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 D . 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他的进步很大。
17、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

②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③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态。

④这时万簌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⑤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⑥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心里的不安。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⑥②③⑤④ C . ①⑥③②④⑤ D . ⑤④①⑥②③
18、“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对句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能不”是双重否定,表明作者对自己在童年时代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的强烈惋惜之情。 B . “一点”表明作者童年时学到的东西不多。 C .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D . “不得不”双重否定强调作者童年时代就很有成就。
19、下列有关课文《我的母亲》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只知道母亲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说明妇女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 B .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如发现问题就用竹板教训我,这一做法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这种教育方法,应该批判。 C . 母亲看到父亲因我不好好读书而打我时,在一旁说“打得好”可见她完全站在父亲一边,帮助教训我。 D .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勤劳、能干的封建妇女。
20、下面对课文《我的母亲》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检查我背书的情况,父亲采用了极其野蛮的做法:打,这说明父亲根本不爱我。 B . 作者用了比喻修辞来形容自己被打的右手掌,说明父亲下手之重,也说明这种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C . 母亲见我被打,她也陪着我一同哭,这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21、划线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①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去世了。

②母亲死的时候二十九岁。

22、读课文《我的母亲》,回答下列问题:

(1)“我生平所见过的女子,我的母亲是最美的一个,就是当时伏在母亲背上的我,也能觉得在那个大客厅里许多妇女里面,没有一个及得到母亲的可爱。”这一句原是放在“我现在想来”之前,后被删去了。你能从这句话中理解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

(2)你觉得这句话放在课文中好不好,为什么?

23、《我的母亲》中写到: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我背不出来时挨打。你对父亲的行为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想法。

二、阅读题(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蒙眬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    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    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在谈笑之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爱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2)
A . 射  瞥见 B . 透  看见 C . 照  瞥见 D . 射  看见
2、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笔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到小学任校长,母亲与我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是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以至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阳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早到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城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有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我又想起了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1)选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各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

(2)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段文字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