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2小题)
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B .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C . 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D . 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A . 多指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 . 苯丙酮尿症,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C . 血友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D .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3、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建构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B .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C . 格里菲思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
D .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4、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只长S型菌落
B . 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
C . 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
D . 实验设计思路是将S型细菌的各种组分分离,单独地、直接地现察各自的作用
5、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2噬菌体中含32P的成分是磷脂分子和DNA分子
B . 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C . 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
D . 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6、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7、—个被32P标记的DNA双链片段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0%,将其置于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DNA双链片段中含有胞嘧啶的数目是60个
B . 第三次复制过程需要24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 子代DNA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
D . 子代DNA中含32P与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
8、下面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所示的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 . 乙图所示过程叫作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
C . 甲图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D . 甲图和乙图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9、果蝇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图可知,基因是DNA上任意一个片段
B . 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C . 图中所示的各个基因是同时并由同一个细胞完成表达的
D .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的关系,基因表达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10、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由原始性母细胞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没有发生的是( )
A . 基因突变
B .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 .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 .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1、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B . 某动物在精子形成时,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 . 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 . 某二倍体正常分裂的细胞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1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 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验证了假说是成立的
C . 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 . 根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
13、碗豆豆荚的颜色分为绿色和黄色两种,分别受G和g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GG和Gg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3:1,若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F1中基因型为GG、Gg、gg的个体数量之比为:( )
A . 5:2:1
B . 13:2:1
C . 49:14:1
D . 61:2:1
1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5、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
A . 蓝色:鲜红色=1:1
B . 蓝色:鲜红色=3:1
C . 蓝色:鲜红色=9:7
D . 蓝色:鲜红色=15:1
16、下图为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和乙病(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系谱图,已知Ⅲ-1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Ⅱ-8。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 Ⅱ-5的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
D . Ⅲ-10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6
17、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A . 甲为AAbb,乙为aaBB
B . 甲为aaZBZB , 乙为AAZbW
C . 甲为AAZbZb , 乙为aaZBW
D . 甲为AAZbW,乙为aaZBZB
18、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b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③
B . 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C . 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D . 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19、油菜中基因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而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研究人员拟利用高芥酸油菜品种(gg)和水稻抗病基R培育低芥酸抗病油菜新品种(GGRR)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①诱发基因突变其优点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B . 过程②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克服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C . 过程②与过程③操作顺序互换对育种结果没有影响
D . 若要缩短育种年限在过程②后可进行单倍体育种
2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切割质粒的限制酶均只能特异性的识别3—6个核苷酸序列
B . PCR反应中两种引物的碱基间相互补以保证与模板链的正常结合
C . 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D . 目的基因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21、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有 ( )
A . 过程Ⅰ称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 . 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核酸,只有mRNA
C . 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
D . 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22、研究人员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关系为A1对 A2、A3显性,A2对 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
B . 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 . 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3/4
D . 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
二、多选题 (共3小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
B . 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
C . 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
D . 染色体变异时DNA分子结构不一定改变
2、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②过程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是最常用的育种方法
B . 育种过程②⑤⑥⑧都需要进行筛选,筛选不会改变任何一个基因的频率
C . 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④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
D . 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3、下面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m,核DNA数目为2n)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m,DNA数目为4n
B . 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m,DNA数目为2n
C . 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②中
D . 正常情况下,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三、非选择题 (共8小题)
1、下图1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I和II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将图1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 ,II是 酶。
(2)图1过程在动物受精卵中进行的场所有 。
(3)图2中,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填序号)交替连接而成,该DNA片段中含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4)图2中④名称是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A和T之间靠 连接。
2、下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图像,图2、图3分别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些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甲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乙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单体。
(2)图1中丙细胞名称为 ,若①染色体为X染色体,则②染色体一定为 。
(3)图2中II对应图1中 细胞,图1中丙细胞对应图3中 时期。
(4)图2的a、b、c中表示DNA的是 ,图3曲线可表示 的数量变化。
3、下图1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序号代表相应生理过程,图2表示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能够发生A与U配对的过程有 (填序号),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 (填序号)。
(2)与DNA分子相比,RNA分子中特有的化学组成是 和 。
(3)图2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 。若该蛋白质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为 个。
(4)若要改变图2中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将图中天冬氨酸变成缬氨酸(缬氨酸密码子为GUU、GUC、GUA、G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 。
(5)已知某mRNA中(A+U)/(G+C)=0.2,则合成它的DNA双链中(A+T)/(G+C)= 。
4、多发性骨软骨瘤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人群中发病率为19%,下图为某医院对一例该病患者进行的家系调查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仅根据上述家系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遗传或 遗传,若已知Ⅱ1、Ⅲ2均无该致病基因,则可进一步断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
(3)若以上推论成立,IV1与人群中某患者女性结婚,其后代男性发病的概率为 ,正常女性的概率为 。
(4)由于后代具有较高发病风险,因此医生建议,怀孕后需进行产前诊断,以下各项中, 避免生出该病患儿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 (4)
A . B超检查
B . 基因诊断
C . 胎儿染色体检查
5、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下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源杂交形成的后代,再用 处理杂交后代的 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培育而成。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 ,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 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
6、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的环境条件一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 。
(2)分养后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 ,阻碍了正常的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 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 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3)分养后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 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影响了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 现象。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世代 | 甲箱 | 乙箱 | ||||||
果蝇数 | A | T1 | E | 果蝇数 | A | T2 | E | |
第一代 | 20 | 100% | 0 | 64% | 20 | 100% | 0 | 65% |
第四代 | 350 | 89% | 15% | 64.8% | 285 | 97% | 8% | 65.5% |
第七代 | 500 | 67% | 52% | 65.2% | 420 | 96% | 66% | 65.8% |
第十代 | 560 | 61% | 89% | 65% | 430 | 95% | 93% | 65% |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 ,表中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 。
7、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或 。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 。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 , 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 。Ee的基因型频率为 。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灰体纯合果蝇作为提供的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 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3:1,则为 ;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4:1,则为 。
8、普通棉花中含β-甘露糖苷酶基因(GhMnaA2),能在纤维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产生的β-甘露糖苷酶催化半纤维素降解,棉纤维长度变短,为了培养新的棉花品种,科研人员构建了反义GhMnaA2基因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棉花细胞,成功获得转基因棉花品种,具体过程如下,请分析回答:
(1)①和②过程中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是 、 。
(2)基因表达载体除了图示组成外,至少有 等(至少答两个)。
(3)③过程中用酶切法可鉴定正、反义表达载体。用SmaⅠ酶和NotⅠ酶完全切割正义基因表达载体获得0.05kb、3.25kb、5.95kb、9.45kb四种长度的DNA片段,则用NotⅠ酶切反义基因表达载体获得DNA片段的长度应是 和 。
(4)④过程中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棉花细胞的过程中,整合到棉花细胞染色体DNA的区段是 ,转化后的细胞再通过 形成植物体。
(5)导入细胞内的反义GhMnaA2转录的mRNA能与细胞内的GhMnaA2转录的mRNA互补配对,从而 (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表达,其意义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