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同步练习题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   )

A . 1934年9月至1936年9月 B . 1934年8月至1936年8月 C .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D . 1934年11月至1936年10月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的“远征”(   )

A . 胜利的标志是召开遵义会议 B .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 . 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 D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3、有诗云:“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共诞生 C . 遵义会议 D . 挺进中原
4、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军事指挥犯了一系列错误的领导人是

①博古②张国焘③王明④李德(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5、1935年10月,毛泽东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前后(  )

A . 井冈山会师 B . 遵义会议 C . 吴起镇会师 D . 会宁会师
6、遵照中央指示,1935年11月l9日,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出发地是( )

A . 慈利 B . 桑植 C . 永顺 D . 瑞金
7、如果我们要探寻红军长征的足迹,可以选择的地点有(  )

①遵义 ②瑞金 ③会宁 ④南昌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8、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原因是(  )

A . 要以陕北为根据地 B . 要锻炼红军战士的意志 C . 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坚决主张 D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9、毛泽东著名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

A . 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C . 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 . 开赴抗日战争前线
10、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 . 四渡赤水 B . 巧渡金沙江 C . 会宁会师 D . 吴起镇会师
11、一历史兴趣小组要按史实顺序演示红军长征的四个片段,你认为应最先展示( )

A . 巧渡金沙江 B . 遵义会议 C . 爬雪山 D . 过草地
12、下列历史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A . 红军强渡大渡河 B . 遵义会议的召开 C . 飞夺泸定桥 D . 爬雪山、过草地
13、下列诗词中,描写红军长征的是(  )

A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D .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14、“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此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 B . 红军长征 C . 秋收起义 D . 井冈山会师
15、现在甘肃会宁有个会师 门,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大事件是(  )

A . 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同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会师 B .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C .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会师 D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6、某中学决定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  )

A . 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 . 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 . 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 . 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
17、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

A . 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 .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 .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 D .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18、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B .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 . 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 1936年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9、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晤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

A . 遵义 B . 瑞金 C . 吴起镇 D . 会宁
20、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为准备一节“探究与实践”课,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撤出瑞金”“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 力排众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 B .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 . 晴天霹雳太行头,英帅朱彭筹此役
21、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嘉兴游船          图二 遵义会议          图三 延安圣地

请回答:

(1)根据图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名称及历史意义。

(2)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2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

23、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2)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你认为长征途中,我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事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导致这次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哪些重大行动?

(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中“会议”指的是        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