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2小题)

1、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

A . 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B .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C . 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 . 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2、注音:

      

      

      

      

      

3、《小石潭记》文选自《      》,作者      ,唐朝著名       。

4、《小石潭记》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      ;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      

5、按提示填空。

《小石潭记》文中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       

6、“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似与游者相乐           

7、读课文《小石潭记》,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

A . 闻水声,如鸣佩环 B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 .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 .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之而去 岳阳楼 B . 明灭可 才美不外 C . 其境过清 不能游堕事 D . 潭中鱼可百头 先生不知何人也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      )。

A . 潭中鱼可百头      遂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 . 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 .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徧,民弗也(《曹刿论战》) D . 空游无所依      貌甚戚者(《捕蛇者说》)
10、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

A . 日光 B . 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 .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凉) B . 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      乃记之而(离开) C . 相与(互相)步于中庭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 . 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盖子)竹柏影也
1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       《狼》 B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C .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醉翁亭记》 D . 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披 拂。

②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游 无 所 依,

③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灭 可 见。

④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其 源。

1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15、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7、翻译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18、课文《小石潭记》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19、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石潭记》前三段的段意。

20、读课文《小石潭记》,“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21、《小石潭记》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2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小石潭记》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题(共2小题)

1、阅读文章,解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义。

日光下澈,布石上。①影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②悄怆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伐 :齐师       竹取道(柳宗元《小石潭记》) B . 故:公问其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C .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忠之 D . 其:乡人曰      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2、比较阅读。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
A . 潭中鱼可百头       高可二黍 B . 如鸣珮环,心乐      辍耕垄上 C . 全石为底         其境过清 D . 乃记之去         学不思则罔
(2)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A . 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 . 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 . 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 . 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