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 . ③②① B . ②①③ C . ③①② D . ①②③
2、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 . 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 . 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 .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3、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 .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 .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 .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4、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也能看书看报.其受伤的中枢是(    )
A . W区 B . S区 C . H区 D . V区
5、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 B . 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 C . 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纤维的末梢 D . 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 .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 .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 . 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 . 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而外伤导致意识丧失时,则可能造成尿失禁
7、如图所示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中甲方框指低级神经中枢,痛觉在此处产生 B . 高位截瘫的人一定不能完成缩手反射活动 C . 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 . 脑溢血病人不能完成自主缩手反射活动说明乙对甲具有调控作用
8、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
A . 细胞体 B . 轴突 C . 突触间隙 D . 树突
9、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 传出神经的动作电位不能传递给肌肉细胞 B . 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 K+ 的通透性增大 C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 . 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10、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1、如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图①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B . 图②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C . 图③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D . 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①、②、③表示
12、《新民晚报》消息:上海科学家破解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大胆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 . 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3、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B .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C .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14、下列有关运动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与轴突膜相比,运动神经元的胞体膜及树突膜上有较多的递质受体 B . 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树突支配骨骼肌纤维 C . 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中,神经元的不同部位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D . 神经元在极化状态与反极化状态时,膜内钾离子浓度均高于膜外
15、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如图,下列各选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分别刺激A,B,C,G,H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处 B . 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和G点,电流计指针都能偏转 C . D,E,F共同构成了两个神经元相连接的部位叫突触 D . 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16、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用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B . 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 C . 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 . 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17、世界顶尖杂志《自然神经科学》刊登文章指出,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请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  )
A . 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B . 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 C . 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D . 激活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画出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2)据图可知,BDNF具有      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      (填“增加”/“不变”/“减少”).
(3)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      的建立有关.
2、请据图回答:
(1)突触由      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      (是/否).
(2)若M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请写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      
(4)甲图中存在      个突触,刺激e点时,电流表偏转      次.
(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地点.

①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属于反射?      

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      点无反应,刺激c点      (有/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      点无反应,刺激      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3、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问题.

(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      (正、负或零)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      .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3)若在图甲中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与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最先的方向是      
(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乙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      部分.

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      m/s.

(5)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①请在上面坐标图中画出上述两种假设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两种假设哪一种正确?

4、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电流的传导方向      
(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膜对离子的      性发生变化,      离子大量流向膜      ,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      段.
(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如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4)另取一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置于纯氮环境中,数小时后仍可完成兴奋的传导,然后才逐渐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恢复氧供应,兴奋性和传导性则立即恢复.上述现象说明:      
5、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g/L)

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      ,其Na+/K+比与体液中      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