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 )
A . 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 . 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
D . “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2、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
A .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 .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 .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即:中国来了)。”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 .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对该条约理解错误的是
①中苏双方同意一致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②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
③表明中苏双方互助与合作的愿望
④中苏双方都表示拥护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中苏双方同意一致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②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
③表明中苏双方互助与合作的愿望
④中苏双方都表示拥护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5、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 .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来说,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
A . 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 . 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 . 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7、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美关系正常化
B .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中日建交
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 .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放弃“一边倒”政策
D .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9、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 )
A .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C . 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 . 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针对的是两极格局逐渐解体的国际环境变化
C . “韬光养晦”是指专注国内发展、少参与国际事务
D . “有所作为”主要表现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 . 反对霸权主义
B .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 结伴而不结盟
D .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突破,中日、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表明( )
A . 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 . 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 .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 . 日本已经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13、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 . 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B . 1949年与苏联建交
C . 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
A . “一边倒”
B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不结盟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