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一)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9小题)
图1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①北方人口南迁 ②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③南方相对稳定 ④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
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①宋代商业和造船技术的发达 ②外国热衷于中国市场 ③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 ④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①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
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
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
二、问答题(共3小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如图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什么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一本什么书?
(3)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他们的核心思想,请对号入座,把他们的名字填在括号里。
①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 )
②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治国 ( )
③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 )
④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 ( )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政见的权利,如果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会学习哪家的思想?为什么?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 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冶铁等技术相继传到西方;西方的葡萄、芝麻、胡萝卜以及杂技、印度的佛教等纷纷传人中国。
请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观察“丝绸之路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3)你认为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商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4)根据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5)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材料二:他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时代7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3)两位治水专家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2014年,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将提交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目前申遗工作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近年来我国同时进行的两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省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这两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任务的省份。
图 一 图 二 图 三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