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二)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4小题)

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 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之路 C . 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D .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A . 强渡大渡河 B . 四渡赤水河 C . 过雪山草地  D . 井岗山会师
3、下列历史事件与彭德怀有关的是(   )

A .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B . 百团大战、抗美援朝战争 C . 淮海战役平型关战役 D .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
4、

对下图同一时段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的解读,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 国民党积极准备内战 B . 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C . 当时中国面临着内战 D . 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5、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敬仰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

A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 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D . 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6、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C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7、“‘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对日军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始于(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8、“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 . 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 . 逼蒋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C . 争夺地盘,扩大内战 D . 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
9、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变化与哪个国家有关(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日本 D . 俄国
10、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

A . 提出三民主义 B . 创办黄埔军校 C . 领导南昌起义 D . 成立中国同盟会
11、“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 . 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D . 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12、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 .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 . 广东国民政府的成立 C . 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 D . 北洋军阀政府的成立
13、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

A . 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 . 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 . 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 . 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14、张明学习时发现北伐战争在前线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打击军阀的顺序是(    )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②①③ D . ①③②
1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

A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社会习俗的变化 D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6、如图所示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贡献最大的是(    )

A . 鲁迅 B .    陈独秀 C . 胡适 D .       李大钊
17、“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以下史实,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①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②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成立

④1926年,北伐战争顺利推进到长江流域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8、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 人们坐火车出行 B . 商务印书馆在出售自己出版的书籍 C . 街上走来成群结队的留着辫子的男子 D . 有人去拍电报谈生意
19、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应理解为  (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实业救国 D . 五四运动
20、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21、暑假某同学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

A .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 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 .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斗争的伟大胜利。它是中国近代的哪一重要历史事件(    )

A . 虎门销烟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日甲午战争 D . 太平天国运动
23、《革命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的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 的著作,这本书的作者是(    )
A . 孙中山 B . 章炳麟 C . 邹容 D . 陈天华
24、翻开南京的近代史,累累伤疤让人触目惊心......近代南京的第一道“伤疤”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马关条约》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

在新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的利益为重,努力实现第三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的统一 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下是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是哪所学校?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举出一例)

(2)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政策,结果如何?

(3)今年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这个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4)1949年4月23日,哪座城市获得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垮台?

(5)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中“九二共识”指的是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哪一原则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6)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从材料一看,你觉得国民党对谈判有诚意吗?为什么还要“假戏真做”呢?

(2)材料二中的“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的诗中准确描述当时占领南京的诗句是什么?

(4)简要概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大历史事件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5)从三则材料纵观国民党政府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201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96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航空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这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了世界的想像,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
(2)今年(2017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4、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将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阶段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技艺的学习转向制度的学习;第三阶段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西之间的冲突聚集到了文化和心理的层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第一阶段所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制枪制炮等技术,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依据材料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
(3)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取得过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你认为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4)上述探索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对此你有何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2018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