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周处》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线 B . C . D .
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没。    以钱币乞之。 B . 皆暴犯百姓 。             陈胜佐之,杀两尉。 C . 乡里皆谓已死,相庆。     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D .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     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3、下列加下划线的“以”字与“具以情告”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 光先帝遗德。 C . 策之不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D .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周处与山中的白额虎、水中的蛟龙被义兴的人称作三个祸害,家乡的人劝说他杀虎斩蛟,想用借刀杀人之计,是希望他在除害过程中被虎蛟吃掉。 B . 周处杀死蛟龙后,从家乡人庆祝他已死的举动中,才明白自己被乡人讨厌,因此下决心改正错误,后来成为了一名忠臣。 C . 周处知道乡人厌恶他,就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担心太迟了,因此去找了当时的名人陆机、陆云,经过清河的开导,他才开始改过自新。 D . 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
5、句子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B .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犹剧。 C .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D .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6、下列译字有误一项是(   )
A . 又义兴水中有蛟   又,另外。 B . 并皆暴犯百姓     并,一起 C . 蛟或浮或没:   或,有的人 D . 朝闻夕死:       朝:早晨
7、属于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
A . 为乡里所患 B . 山中有白额虎 C .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D .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8、译句有误的是(   )
A .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译句: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争强好斗,被乡亲们认为(村庄里的)一大祸害。 B .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句: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了忠臣。 C .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译句:当地的百姓们都说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互相庆祝。 D .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译句:蛟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下,周处与蛟龙一起浮沉了几十里远。
9、加下划线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 古人朝闻夕死 B . 兴人谓为“三 C . 具以 D . 而处尤
10、下面括号里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 )
A . 终(为)忠臣孝子(为)人情所患 B . 竟杀蛟(而)出 (而)年已蹉跎 C . 为乡里所(患) 且人(患)志之不立 D . 处与(之)俱 驱(之)别院
11、下面对“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古人把“哪怕早上懂得道理,晚上就死,也是值得”的精神看得非常可贵,何况你的前途还是可以的 B . 古人很重视“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何况你的前途还有希望。 C . 古人把“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死去”的精神看得很重,何况你前面的路途还是能看清楚的。 D . 古人把“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死去”的精神看得很神圣,何况你前面的路途还是能看清楚的。
12、“朝闻夕死”一词与下列哪个句子的含义有相似之处?(   )
A .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B . 浪子回头金不换 C .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世说新语》主要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特别详于士族人物的玄虚清淡 B . 本文的写法不是对人物的一生或某个时期作出详细记载和评价,而是截取其中某个片段作客观的叙述 C . 全文紧扣自改,着力叙述了周处“自改意”的来由和“自改”“的行动 D . 陆云的劝导对周处并没有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
14、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B .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C .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 D .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
15、义兴的“三横”是(      )

A . 周处 B . 蛟龙 C . 白额虎 D . 怪兽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周处》一文出自            编撰的《 世说新语 》。

2、“古人贵朝闻夕死”是从《 论语 》中:“      ”这句话化用而来。
3、古代往往以地名或官职名作人的别号,《周处》一文中“平原”指       , 这是因为他曾任平原内史 ;“清河”指        ,这是因为他曾任清河内史 。

4、读《周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5、周处被义兴人看做是“三害”之一,是因为他“        ”。

三、阅读理解(共3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促使周处改过自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清河(陆云)从哪几个方面说服周处,使他坚定了改过的信心?(请用自己的话分析)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1)
A .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 . 先天下之忧而忧 D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周处》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