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试卷

年级:小升初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字词积累(共4小题)

1、读拼音,写句子。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iù  fú

      

2、用同音字组词。

biàn:      论          别    改                

jiǎo:      健          洁    打                

3、依次在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茗茶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_____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茶汤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_____开来。

A . 缭绕    荡漾 B . 环绕    荡漾 C . 环绕    飘扬 D . 缭绕    飘扬
4、请选择句中划线字的意思,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A . 坚决地 B . 不变动 C . 结实,牢固 D . 本来,原来
(2)这样的穷乡僻壤,竟能出这样优秀的人才,真是有耳闻啊!(    )
(2)
A . 新鲜 B . 味道美 C . D . 鲜艳

二、句子训练(共7小题)

1、按要求改写句子。
(1)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2)学习是辛苦的。学习是快乐的。(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 ①⑤②③④ B . ①③②⑤④ C . ⑤③④②① D . ⑤④②③①
3、下列语段中有两个句子有明显的毛病,请按要求修改。

①人工灯光有时可以传到数十公里之外。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

②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被它们迷失方向。
③有时候鸟类还误把高楼的灯光当作星星,最后撞死在大楼上。
④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有近400多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

(1)(填序号)第      句有错,应改为      
(2)(填序号)第      句有错,应改为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句中用了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时间的稍纵即逝。 (1)
A . 正确 B . 错误
(2)“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通过举例子,形象表现大拇指默默奉献的特点。 (2)
A . 正确 B . 错误
(3)《鲁滨逊漂流记》是美国作家笛福所写的长篇小说。鲁滨逊用顽强的意志,超强的生存能力,在荒岛中绝处逢生,经过四十年的孤苦生活,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3)
A . 正确 B . 错误
(4)“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以环境描写开头,为故事发展和人物遭遇埋下伏笔。 (4)
A . 正确 B . 错误
(5)“这个力量就是父亲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文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递进。 (5)
A . 正确 B . 错误
5、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本文的论点是      。从第2自然段中可得知文章通过                  这三个事例来论证论点,这三个事例的主人公的共同特点是      
(2)文章告诉我们,要发现真理,就要                        。(用文中四字词语填空)
(3)第4自然段引用华罗庚的话的作用是(    )
(3)
A . 富于形象 B . 增加说服力 C . 富于启发
(4)第3,4自然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4)
A . 举例论证 B . 道理论证 C . 比喻论证 D . 对比论证
(5)第3自然段中说:“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个相类似的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论点。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打与不打

    小时候,宁涛是个调皮的孩子,爬树掏鸟蛋,下河摸虾,不是把裤子撕开一条口子,就是把衣服挂个洞,父亲见了,却从不打他,而是笑呵呵地跟他的母亲解释:“孩子嘛,都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可有一次,宁涛偷了邻居的五块钱。五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父亲知道后,把他用皮带捆在树上,狠狠地抽了好几鞭。边抽边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看你还敢不敢偷,下次再偷,我剁了你的手!”那一次,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看了极其心疼,说父亲下手太狠,和父亲吵了一架后回娘家了。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外婆家接他们,他这才意识到偷是让父亲最痛恨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偷了,他怕说到做到的父亲真砍了他的手。

    九岁的时候,宁涛带6岁的弟弟去外婆家,刚好那天村里放电影,他带弟弟去看电影,电影看到一半,宁涛出去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没有看见弟弟,当时,他猜想弟弟可能是跟着熟人回家了吧,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他回到家,没有看见弟弟,他才慌了神。全家人奋力寻找,也没找到弟弟。闯下这么大的祸,父亲肯定会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可是,父亲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之后,弟弟就像一根刺,梗在宁涛的喉咙里,他不提起,父母也不提起。但他知道,父母都想念弟弟,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对弟弟的思念与日俱增。但父母从来没有责怪他。他其实很希望父亲打他一顿,哪怕是狠狠地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怨父亲一丝一毫。

    在弟弟失踪后的第26年,宁涛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通过央视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主持人问他的父亲:“弟弟丢了,你打了哥哥没有?”父亲坚定地答:“没有。”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父亲说:“弟弟丢了,他心里已经很自责了,我们已经丢了一个小孩了,我们得把爱加倍地放到哥哥身上。”

    那一刻,宁涛泪流满面。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父亲的打,是因为怕儿子染上恶习,走上不正当的道路;而父亲不打他,是因为怕儿子心理负担过重,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1)文章是按_____顺序来叙述的。(    ) (1)
A . 空间 B . 时间 C . 事情发展
(2)文章围绕父亲的“打”与“不打”来叙述,这样的写法是(    ) (2)
A . 正反对比 B . 前后对比 C . 前后照应
(3)简要概括文章所叙述的父亲“打”与“不打”的三件事。
(4)在这三件事中,作者详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
(5)文章刻画父亲主要运用的是            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      的人。而第4自然段则主要运用的是      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宁涛是一个      的人。
(6)读了这篇文章,对照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想对你的家长说些什么?
7、作文

生在幸福的时代,生在幸福的家庭,有非常疼爱自己的父母,能够无忧无虑地在学校读书……同学,你感到幸福了吗?请你以“今天,我是幸福的”为题写一篇习作。(作文纸自备)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