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四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月考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所示,一块冰悬挂在支架上,冰的一部分浸没在浓盐水中,此时天平平衡.在冰块熔化为水的过程中(   )

A . 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的平衡破坏,左侧下降 B . 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的平衡破坏,右侧下降 C . 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仍平衡不动 D . 杯中的盐水密度保持不变,天平仍平衡不动
2、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实验 B . 假设 C . 观察 D . 做结论
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体感到适宜的气温约为37℃ B . 七年级科学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 C . 七年级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Kg D .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S
4、学习科学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下列操作及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
A .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 酒精灯用后及时吹灭 C . 烫伤后用大量冷水冲洗 D . 被化学试剂灼伤,用流水缓缓冲洗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 . 酒精挥发——分子不停地运动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 B . 位于最外层的结构[1]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 结构[2]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 结构[3]是遗传信息库
7、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①长江口的崇明岛面积不断扩大;②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③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

 ④华山北坡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8、把盛有碎冰的试管插入盛有碎冰的烧杯的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那么试管中的冰(   )
A . 也熔化一半 B . 全部熔化 C . 一点也没熔化 D . 下边熔化,上边没熔化
9、南枣是义乌特有的名贵食品,清乾隆时,曾列为贡品,故又称“京果”。它采用优质青枣精制而成。决定优质青枣具备优良性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下列哪种细胞结构中(   )
A . 细胞核 B . 细胞质 C . 细胞膜 D . 叶绿体
10、地震、火山、泥石流都属于地质灾害,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发生 B . 火山喷发和地震所释放的巨大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C . 泥石流发生时,不能在泥石流中横渡,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D . 地震发生时,若来不及外逃,可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
11、如图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 B . 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大 C . 牛奶温度变化比水慢 D . 甲是牛奶温度变化图像
12、下列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鱼”,其中真正属于生物学分类上的鱼类是(   )  
A . 鲸鱼 图片_x0020_20 B . 鳄鱼 图片_x0020_21 C . 娃娃鱼 图片_x0020_22 D . 鲤鱼 图片_x0020_23
13、下列有关书本中“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混合后的总体积与未混合前的总体积一样大  B . 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大 C . 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D . 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
14、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让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另一只相同的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蛋都破;第二次甲蛋完好乙蛋破;第三次两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   )

A . 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 B . 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C . 在B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D . 分别在A,B,C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15、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 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C处应该刻上5℃ B . C处应该刻上-5℃ C . 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 . 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16、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 12.35cm B . 12.34cm C . 12.50cm D . 12.36cm
17、在学业考试的实验操作考查中,丙同学的实验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下图是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某一操作步骤。该操作的作用有(   )

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

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

A .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②③
18、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在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再互相接触,那么(   )(已知铁的比热比铜的比热大)
A . 热由铁块传给铜块 B . 热由铜块传给铁块 C . 铁块跟铜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 .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9、下列结构全部属于器官的一组是(   )
A . 根、胃、叶肉、肾、心脏 B . 血液、小肠、平滑肌、花、果实 C . 花、果实、种子、肾、心脏 D . 种子、肾、肌腱、胃、肠
20、某同学用称量为500克,最小刻度为0.2克,最小砝码为5克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衡量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质量是75.2克,则铁块实际质量是(   )
A . 74.8克 B . 75克 C . 75.2克 D . 65克

二、简答题(共8小题)

1、用适当的单位填空: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气温为10~15      ;小科坐着爸爸的车去金华市区的姑妈家玩,妈妈顺便让小科带一瓶体积为4      的菜籽油给姑妈;从义乌到金华市区距离大约为60       。
2、以下是实验室中常用到的实验仪器。

(1)写出仪器D的名称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要用到      。(用字母表示)
(3)若某同学用A量取液体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时,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填“<”“>”或“=”)15mL。
3、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长为一个小帅哥、小美女,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妙。下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的      过程。
(2)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人体的各种细胞,这一过程是与图中      有关(用图中的标号表示)。
4、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接着向左调节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才使指针对准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则调节平衡螺母前,左盘与右盘的位置相比较高的是      盘。
(2)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      盘,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g.若将该物体带到月球,其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某同学设计根据雪地上脚印深度进行粗略测量密度方法:利用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用脚垂直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个向下凹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密度为ρ . 测出积雪原来厚度为H,用脚踩在雪上形成脚印深度为h.雪密度表达式式ρ=       (用H、h、ρ表示)

6、我国台湾省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因为台湾省位于      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哪些自我保护措施是不恰当的是?      

A.若你正在十楼的家里,立即乘电梯下楼   B.若你正在一楼的教室,尽快跑到户外空旷处

C.若你正走在大街上,应尽可能远离建筑物

7、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      ℃。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C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8、从市场买回来的咸鱼太咸,有人说只要把咸鱼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就会淡些。你认为可能吗?      。这一做法的根据是什么?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为便于运输,果农们往往在柿子未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摘,怎样才能使买来的柿子早点成熟呢?

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选择20只大小与成熟度相似的同种柿子,分成两组,每组10个,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纸箱中,同时在第一个纸箱中放入两个成熟的苹果.将两个纸箱放在同一个地方,通过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操作方法

达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不做处理

将近22天

(1)小明同学设计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实验中,第二组的作用是      
(3)小明通过观察      来比较柿子是否成熟。
(4)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有何不足之处:      
2、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实验

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3、小乐在长白山天池游玩期间,拾到了一种能浮在水上的石头,当地人把它称为“浮石”。小乐对此非常感兴趣,对它展开了研究:
(1)小乐通过观察发现,“浮石”(如图所示)呈灰黑色,有气孔构造。据此,“浮石”应属于下列哪类岩石            

(1)
A . 岩浆岩 B . 沉积岩 C . 变质岩
(2)小乐选取了一小块“浮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得“浮石”的质量:在调节天平的平衡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移,右侧的平衡螺母向      移。如果操作正确,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乙,则“浮石”的质量m1      g。


②在量筒中倒入V1为60mL的水,将绑有细线的石块用细铁丝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V2为68mL。

③用天平测一空烧杯的质量m2为40.5g。

④将上述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擦干石块的表  面,将其放入该烧杯中,测得总质量m3为54.1g。则浮石的密度为      g/ cm3

4、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酒精(毫升)

水(毫升)

观察现象

12.5

25

1/2

-8℃未发现凝固

12.5

50

1/4

-8℃未发现凝固

12.5

75

1/6

-8℃混合液开始凝固

12.5

370

≈1/30

-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12.5

750

≈1/60

-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1)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      。这在实际生活或生产中有什么应用?      
(2)请你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进一步作出猜想:当V/V≈1/120时,混合液在什么温度开始凝固?      

四、分析计算题(共2小题)

1、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心的观察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水结冰后,冰会浮在水面上,于是大家常说这个“轻”。你知道这个“轻”实际是指什么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冰比水“轻”的原因。
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时,忘记测空烧杯的质量,于是他们通过多次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实验次序

1

2

3

4

液体体积/mL

5.8

7.9

16.5

35.0

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g

10.7

12.8

21.4

m

(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空烧杯的质量是多少?
(3)表中m的值是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义乌市四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