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植被破坏
B . 环境污染
C . 缺水干旱
D . 食物链被破坏
2、我们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目的是( )
A .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 减少固体垃圾
D . 移风易俗
3、“锄禾日当午”,农民给庄稼松土的目的是给农作物提供( )
A . 水
B . 空气
C . 生活空间
D . 营养物质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
A . 清水
B . 生理盐水
C . 碘液
D . 酒精
5、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 . 光
B . 温度
C . 水
D . 空气
6、“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 . 需要营养
B . 能排泄废物
C . 能呼吸
D . 能生长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
A . 生产者、生产青
B . 消费者、生产者
C . 生产者、分解者
D . 生产者、消费者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 )
A . 蝉→螳螂→黄雀
B . 黄雀→螳螂→蝉
C . 植物→蝉→螳螂→黄雀
D . 黄雀→螳螂→蝉→植物
9、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最近从日本近海海水中检测出放射性铯.在硅藻→浮游动物→鲱鱼→鳕鱼这条日本近海食物链中,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A . 硅藻
B . 浮游动物
C . 鲱鱼
D . 鳕鱼
10、用下列不同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来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一组是( )
A . 20×、45×
B . 10×、40×
C . 15×、10×
D . 5×、8×
1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q”字,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 )
A . b
B . d
C . p
D . q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使江水变绿的生物是( )
A . 水草
B . 藻类
C . 苔藓
D . 蕨类植物
13、描述花生果实的谚语中所说“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依次指的是( )
A . 果皮、种皮、胚乳
B . 果皮、种皮、胚
C . 子房、种子、胚
D . 果实、种子、胚珠
14、仔细观察番茄的果肉,里面有一些“筋络”,这些“筋络”属于( )
A . 保护组织
B . 机械组织
C . 输导组织
D . 营养组织
1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B . 染色体就是DNA
C . DNA位于基因上
D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6、人类的下列活动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 . 将水稻和小麦的种子晒干后入库保存
B . 大雨过后,给田里的棉花松土
C . 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
D . 向贮存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17、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 . 消耗叶片中的水分
B . 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
C . 消耗叶片中的叶绿素
D . 消耗叶片中的无机盐
18、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B . 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C . 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光合作用
D . 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19、下列关于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砍伐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
B . 森林能调节气候
C .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D . 森林资源宝贵,不能砍伐
20、植物体内导管运输的物质和方向是( )
A . 有机物、向上
B . 水和无机盐、向下
C . 有机物、向下
D . 水和无机盐、向上
21、下表是某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情况,请判断其探究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
培养皿 | 实验材料 | 处理 | 温度 |
① | 干燥的种子+浸清水的棉花 | 将培养皿放在培养箱 | 室温 |
② | 干燥的种子+干燥的棉花 | 将培养皿放在培养箱 | 室温 |
A . 水分
B . 空气
C . 温度
D . 光照
22、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分别是( )
A . 叶绿体和线粒体
B . 线粒体和叶绿体
C . 都是叶绿体
D . 都是线粒体
2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 . 温带草原
B . 温带落叶林
C . 北方针叶林
D . 热带雨林
2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哪一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 )
A . 根
B . 茎
C . 叶
D . 芽
25、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这种物质是(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氮气
D . 一氧化碳
26、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你认为哪个观察效果最好?( )
A .
B .
C .
D .




27、养鱼时在鱼缸的底部种上水草主要是为了( )
A . 使鱼缸好看
B . 增加鱼缸内的生物数量
C . 增加鱼缸内的氧
D . 增加鱼缸内的美观
28、绿色植物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A . 叶肉细胞
B . 上表皮
C . 气孔
D . 下表皮
29、下列关于植物气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缺水时气孔张开
B . 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
C . 气孔是二氧化碳进出的通道
D . 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30、下列关于植物根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吸收水分最多的部位是伸长区
B . 分生区细胞的分裂促使根生长
C . 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促使根生长
D . 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1、如图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草履虫以细菌和微小浮游植物为食,食物从口沟进入形成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随细胞质流动逐渐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2)草履虫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排出体外的二氧化碳都通过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进出.
(3)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取草履虫样本的最好部位是: ,原因是:
(4)若是草履虫培养液中滴几滴墨汁,然后取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履虫身体中被染成黑色的是: (用标号作答)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
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级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表示 作用,b表示 作用.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 ,B是 .
(3)a作用的意义是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 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 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b过程在细胞内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
2、如图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及传粉后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4是 ,根据这一结构的生长情况分析,说明这朵花还没完成 作用.
(2)我们吃桃时,所食用的部分是果实的 部分,是子房的[ ] 发育而成的.
3、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班同学用银边(边缘是白色的,其中不含叶绿体)天竺葵做了如图实验,请你回答问题:
(1)为了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要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 处一昼夜。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如图乙部分,然后移到 下,照射3至4小时。
(3)剪下这个叶片,去掉黑纸.将叶片放在盛有 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4)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甲乙丙三部分变成蓝色的是 .
(5)上述过程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写出其中一组 与 .
(6)上述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产物是 ,条件是 .
4、如图是根尖结构示意图,请填写出各结构的名称,并回答问题(在[]中填编号)
(1)A B C D .
(2)A中有 组织,C为 组织.
(3)其中[ ]的细胞开始分化,表皮的一部分细胞向外突出,形成 ,[ ]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大豆的发芽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光对大豆的发芽有影响吗?小强对此进行了探究:在甲、乙两个同样的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50粒)的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大豆发芽情况.请据表分析回答:
(1)小强对乙培养皿设置的条件应该是:① ② ③
(2)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