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一个海洋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海洋中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在此食物链中,体内DDT含量最少和最高的是( )
A . 浮游植物、鱼
B . 小虾、鱼鹰
C . 浮游植物、小虾
D . 浮游植物、鱼鹰
2、金柚是梅州著名的水果,其叶肉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叶绿体 ⑦线粒体.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⑦
C . ②③④⑦
D . ②③④⑤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 )
A . 蝉→螳螂→黄雀
B . 黄雀→螳螂→蝉
C . 植物→蝉→螳螂→黄雀
D . 黄雀→螳螂→蝉→植物
4、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改变环境
D . 生物依赖环境
5、某果农为了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采取了下列几项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 . 合理密植
C . 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D .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6、在绿色植物各项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B . 呼吸作用是所有动植物的共同特征
C . 光合作用在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D .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生命活动
7、草履虫能净化污水,是因为它能( )
A . 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B . 吞食污水中的细菌
C . 降解污水中的有毒物质
D . 提高污水中氧含量
8、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 )
A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 .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 . 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9、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 . 只有乙
B . 只有丙
C . 乙和丙都是
D . 乙和丙都不是
10、
图为某温室大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据此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 . 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 . bd段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 . c点氧气浓度最高
D . d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11、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 . 李时珍
B . 屠呦呦
C . 袁隆平
D . 达尔文
12、鼠妇、老鼠、袋鼠,虽然它们的个体差异很大,但是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 系统
B . 器官
C . 组织
D . 细胞
13、取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将下一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枝条的一部分变红了,变红的部位是( )
A . 韧皮部
B . 形成层
C . 筛管
D . 导管
14、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 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B . 会弹钢琴的机器人
C . 恐龙化石
D . 逐年长高的小树
15、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 ③作出假设
④实施计划 ⑤表达交流 ⑥得出结论.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③②④⑥⑤
C . ①③②④⑤⑥
D . ⑥⑤④③②①
16、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 . 自来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B . 生理盐水、自来水、稀碘液
C . 纯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D . 稀碘液、生理盐水、纯净水
17、小枫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写有字母的玻片,如图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小枫想把字母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 )方向移动.
A . 左下方
B . 左上方
C . 右下方
D . 右上方
18、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点滴葡萄糖,归根到底是让病人得到生命中所需要的( )
A . 能量
B . 有机物
C . 二氧化碳
D . 无机物
19、绿色食品指的是( )
A . 绿颜色的食品
B . 安全、无公害的食品
C . 有叶绿素的食品
D . 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
20、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草食鱼以水草为食,属于消费者;肉食鱼以草食鱼为食,应属于(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消费者和分解者
21、打开小学毕业影集,你会发现,现在的你,长高了许多,你知道其中的缘故吗?( )
A . 细胞生长的结果
B . 细胞分裂的结果
C . 细胞分化的结果
D . 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22、下列概念图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3、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存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前,一般要点蜡烛,看蜡烛是否会熄灭,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测地窖中的湿度
B . 测地窖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C . 测地窖中氧气的含量
D . 照明
24、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
A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 .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C .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D . 阳光,空气,水组成
25、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它的一个体细胞经过三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和新细胞的个数分别是( )
A . 1对、3个
B . 2对、6个
C . 4对、8个
D . 1对、6个
26、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主要有如下操作步骤( )
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水浴 ③黑暗处理
④碘酒显影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
A . ①③②⑤④⑥
B . ③①②⑤④⑥
C . ①③⑤②④⑥
D . ③①④⑤②⑥
27、北方常在早春播种时,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原因是( )
A . 防止被虫蛀
B . 避免被雨水冲走
C . 防止鸟类啄食
D . 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
28、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装置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氧气含量(甲)和温度(乙)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29、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降低呼吸作用的是( )
A . 冰箱贮存蔬菜保鲜
B . 粮食晒干后储存
C . 中耕松土,及时排涝
D . 温室栽培植物时夜间要适当降温
30、下列有关活动的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回答问题(说明:[]填写相应数字)
(1)[3]是 ,它有 里面幼嫩的胚的作用;
(2)图中的[ ]和[ ]都是胚根,将来发育成植物体的 ;
(3)种子中的 将发育成新植株的幼体,它是由 发育而成的;
(4)玉米种子的 和 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玉米粒应称为果实;
(5)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玉米种子的[ ](填序号)遇碘变蓝,说明它含有淀粉等营养物质。
2、如图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回答问题(说明:[]填写相应数字)
(1)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它主要是在图乙中的[5] 内进行的,所有 的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该生理过程.
(2)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 是该过程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 细胞围成的空腔。植物通过该过程一方面可以拉动 和 在体内的运输,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天能降低 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3)C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它将 能转变为 能,储存在细胞中,它进行的结构是图乙中的[4] .
(4)图乙中的[1]是 ,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切洋葱鳞片叶时会闻到辣味,这种物质是存在于[ ] 中;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 .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 种子所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有 、 和 等;
(2)本实验有 组对照实验,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 作用;
(3)想要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以选用的装置是 和 ;
(4)准备移栽的玉米幼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 ,可以更好地吸收 和 ;为了保证成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是为了降低 ;
(5)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现象,这是 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