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3小题)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有浅深

相度

历山川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咨询

胼胝

3、《治水必躬亲》作者:      ,工诗,善书画,著有                  (朝代)文学家。

4、根据下列词语中划线字各写一个成语。

于掌故          

历山川          

5、根据下列词语中划线字各写一个成语。

①好而恶劳          

②计利而忘义          

6、下面画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①“7•23”动车追尾特大事故令国人震撼。国务院成立了以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为组长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②骆琳称:“通过详实的取证与调查,可以认定,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完全可以避免和防范的重大责任事故。”③通过血淋淋的事实,我们意识到: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快,而应该稳扎稳打地进行各项建设。同时,④这次动车追尾事故也暴露出铁路部门忽视安全管理的意识不足的问题。

①第①处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②第②处语序颠倒,应将“       ”与“       ”交换位置。

7、请从课文《治水必躬亲》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8、用“/”标出下列重点句子的停顿。

①既不可执 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②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9、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昔 海 忠 介 治 河

10、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雨冲风

②则事不而水利不兴矣

1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海忠介治河

②而随官人役亦未横索一钱

有曲直

1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泥于掌故

②非咨询不穷其致

有曲直

13、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②不可执一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14、参照课文《治水必躬亲》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15、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16、翻译句子。

(1)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布袍缓带,冒雨冲风

17、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 . 送孟浩然之广陵 C . 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 .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18、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情:非相度不得其情(真实情况)      以情定动人  (情感) B . 致:非咨询不穷其致(  达到 )       错落有致( 情趣) C . 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成功)      举世闻名(全)
19、下列句子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多可爱! B .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C . 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D . 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
2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治水必躬亲》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 . 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 . 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 . 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21、为什么说治水必躬亲?用课文《治水必躬亲》中句子回答。

22、通读课文《治水必躬亲》,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段内容。


23、除海瑞治水外,请列举我国历史上其他的治水名人,并简要介绍其事迹?

二、阅读题 (共2小题)

1、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治水必躬亲》)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胡公按部③,令所过无供张④。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②艺:种植。③按部:巡查部属。④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⑤橐(tuó):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

①必如是而后事可

嫌而避怨

肉二斤矣

乡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2、课外阅读。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雪三日

②雨雪三日而不

③晏子入见,立有间

而知人之劳

(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 .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C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