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33 生态环境的保护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 . 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 . 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 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2、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 .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 . 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 .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 . 滥伐森林 B . 水体污染 C . 南极冰川融化 D . 臭氧层破坏
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 . 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植树造林 B . 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 . 人造含氟致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致冷剂 D .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5、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 . 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 . 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简历自然保护区实施迁地保护 D . 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 . 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 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 . 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 .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 .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8、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 . 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 .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9、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 . 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 . 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 . 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 . 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10、人口剧增不会导致的后果是(    )
A . 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 B . 淡水资源日益缺乏 C . 人均粮食资源日益减少 D . 能源需求量不断下降
11、关于二氧化硫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能发生氧化反应进而生硫酸 B . 是造成大气PM2.5的主要污染物 C . 可制取重要还原剂亚硫酸钠 D .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2、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⑤ C . ①③④ D . ③④⑤
13、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 利用昆虫信息家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 B . 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C . 建立某沿海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D . 沼气池中的沼液、沼碴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
14、下列哪项不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
A . 水资源短缺和臭氧层破坏 B . 酸雨、土地荒漠化 C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 . 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15、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废水流人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 . 控制废水流人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 . 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 . 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16、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17、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 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 . 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 . 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18、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有关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 . 据图可知:人类既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C . 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 .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序,三种模式的依次为Ⅰ、Ⅱ、Ⅲ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高等植物凤眼莲可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程度对凤眼莲的治理效果会造成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下图.

(1)水体中的蓝藻和凤眼莲存在      关系,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蓝藻      
(2)分析图1可知,蓝藻水华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       , 会抑制凤眼莲根细胞的       , 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
(3)蓝藻水华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实验数据发现T1组根系活力       , 结合图1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       . 要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培养凤眼莲,若观察到有       , 可证实上述推测.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       , 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
2、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调查项目

重入侵区

轻入侵区

未入侵区

植物

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

67.2

20.3

0

当地植物覆盖度(%)

3.1

45.8

52.5

土壤

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

17.9

5.8

8.3

固氮菌(×105个)

4.4

2.9

2.2

硝化细菌(×104个)

8.7

7.8

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

NO3(mg/kg)

92.0

27.9

15.7

NH4+(mg/kg)

53.0

15.3

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

8.7

3.4

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

351.0

241.5

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表结果分析:

①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②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      ,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      调节.

(3)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3、科学家对全球一些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如图:

请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热带雨林的单位面积价值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森林,由此推测,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直接对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起主要作用.入境旅游者非法携带或邮寄植物种子(苗),可能会造成      ,从而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2)从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分析,“退耕还胡,恢复湿地”的依据是      ,湿地在      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体现了其重要的间接价值.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原因是      
(3)为研究农田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可采用建立      模型的方法来分析.
4、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      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      
5、下列是温室效应与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请回答:
(1)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提高的原因:一方面是人类过度使用      ,直接向大气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过度变暖(即过度的温室效应);另一方面,      ,使得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植物大为减少.
(2)为解决过度的温室效应,我们对绿色植物等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能将大气中过多的      转化为有机物等;其次,为提高人类对光能的利用率,我们可以模拟光合作用的原理,设计出人造自然光      系统,设计出人造光源能量      装置,有利于解决能源匡乏的问题.
(3)将小球藻放在一密闭玻璃容器内,使其置于适宜温度的暗室中,并从第 5 分钟起给予适宜光照.

①给予光照后容器内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②在 5﹣20 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③在第 20 分钟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33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