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7小题)

1、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一遍,要求正确、工整、美观。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 名句或作家、作品。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3)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      ,秋风吹散马蹄声。(       《潼关》)
(5)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
(6)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7)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它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神奇怪异的故事。 B .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美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C . 《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D . 《走一步,再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4、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语言描写) B .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外貌描写)   C . 我心里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心理描写)   D . 三妹常常取一条红带,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动作描写)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 . 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成蜜蜂了。 C . 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 . 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6、下列对《西游记》的情节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菩提祖师收石猴为徒,为他取了法名孙悟空,教了他长生不老的秘诀,又把七十二般变化、腾云驾雾和“筋斗云”的口诀都教授给他。 B . 大圣打赌能跳出佛祖的手掌心,结果只在佛祖手指上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字,被佛祖翻掌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取经路过相救,方才重获自由。 C . 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因前来邀请的仙女嘲笑大圣相貌丑陋,大圣一时火起,大闹瑶池,偷吃了仙酒,打伤了太上老君,抢走了葫芦金丹。 D . “三打白骨精”一段,妖怪变换花样化装成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战斗到底,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7、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认识到。

光明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2)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你的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字数不超过100字)

二、阅读•赏析(共5小题)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2)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的妙处?
2、阅读蒲松龄的《狼》,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野有麦场         屠自后断其      

刀劈狼首         盖以诱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从屠户与狼的较量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3、阅读郑振铎《猫》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怎样 的思想感情?
(4)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4、阅读下面一段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去,执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掘个窟窿出来,还自出口。你把口张三张儿。”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

    蟭蟟(jiāo  liáo)虫,先飞出来,叮在芭蕉扇上。

(1)该选段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       。

(2)这段文字中的“罗刹”又叫        ,她因为       与孙悟空结下深仇大恨。

(3)孙悟空此次借扇子的结果怎样?后续故事如何?

(4)选段体现了“孙行者”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析。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杭州巷10号
                                                                                                            夏阳
    ①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②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③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瓴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④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⑤老太太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笑声爽朗,她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⑥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⑦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⑧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⑨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⑩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戗菜刀!”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⑪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⑫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⑬主任沉默不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每空不超过20个字。
起因:
经过:
结果:
(2)第②段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3)根据小说的第④-⑦段条概述老太太是怎样的人?
(4)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
(5)第⑪段画线句子写城市规划蓝图,有什么深意?

三、表达•交流(共1小题)

1、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世界因此变得色彩斑斓,个体生命也因此与众不同,请以“       让我与众不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