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3小题)

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个的一项是 (      )。


A .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B .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C .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D .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2、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yǎn) 分(mì) B . 胎(pī)    蟾蜍(chán chú) C . (xiàn) 子(luǎn) D . 胚(náng) 鱼(jì)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但是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B . 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 , 迷恋网上游戏,实在令人担忧。 C .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 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 D . 张明的动人事迹,经过校电视台的大事渲染 , 成了校园的热门话题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B .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 C .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溶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D . 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拨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途径。 B .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C .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D . 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6、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 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重整旗鼓的。 B . 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是左右为难了。 C . 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杞人忧天呢? D . 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 , 防患于未然。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 , 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B .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 C . 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 D .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面临,面对)
8、下列关于课文《奇妙的克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中,作者有意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B . 文章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克隆的含义、克隆的试验、克隆的动物名称、克隆的利与弊。 C .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 . 课文的说明对象是克隆技术,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的成功试验。 B . 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也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C . 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使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D .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10、给划线字注音。

      

      

      

      

11、根据划线汉字写拼音。

      

      

      

      

蟾蜍

12、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②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13、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②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14、“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下列文字为文中的原文,但改变了本来的程序,请重新调整语序。

a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

b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

c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

d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e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

f到去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

正确的语序是      

15、填空。

本文《奇妙的克隆》的说明顺序是​      
16、解释词语。

①相安无事

②克隆

17、病句修改。

①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曾有多少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的兴亡而英勇奋斗。

②我们也不能总沉醉于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和四大发明。

18、修改病句。

①作为祖国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将要担负的责任并不轻快。

②我们更不能不忘记,当年少先队员的誓词——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19、仿照画线的句子,根据语段的含义,续写两句话,使其构成一个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风格谐调。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20、以下两则材料,分别补充说明了选文中的什么内容?

①材料一:

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通过克隆扩大繁殖。

②材料二:

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克隆为大熊猫的繁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21、《奇妙的克隆》作者是如何说明什么是克隆的?


22、根据课文《奇妙的克隆》回答

文中“一切准备”,包括哪些内容?(不超过40个字)?


23、此句“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课文《奇妙的克隆》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题(共2小题)

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培养克隆鲫鱼成功的那个研究所,设法用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核。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细胞核刚进入卵细胞后,就把精细胞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1)文中“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一句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

(2)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终于”与哪些话照应?

2、课外阅读。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1)文中提到的这些造福人类的克隆对象外,你认为还可以对什么进行克隆,给人类带来好处?(至少两种)

(2)后一段中加线词“它”所指代的内容是(       )。

(2)
A . 许多生物学家  B . 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 C . 无性繁殖  D . 从事无性繁殖研究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