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40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下列流程正确的是( )
A .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B .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 .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 .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2、菌落的特征包括( )
①菌落的形态 ②菌落的结构 ③菌落的大小 ④菌落的颜色 ⑤菌落的隆起程度 ⑥菌落的数量.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④⑥
C . ①③⑤⑥
D . ①④⑤⑥
3、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 )
A . 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熔化、倒平板、灭菌
B . 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 . 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 . 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4、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 . 接种针、手、培养基
B . 高压锅、手、接种针
C . 培养基、手、接种针
D . 接种针、手、高压锅
5、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 . 需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 . 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D . 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6、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B . 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
C .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
D . 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时应在火焰旁
7、下列关于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
B .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
C .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 . 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
8、在将样品稀释液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之前,先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
A . 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
B . 证明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
C .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D . 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 .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 . 如果得到了多个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
D .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明显少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10、如表表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 蛋白胨 | 葡萄糖 | K2HPO4 | 伊红 | 美蓝 | 蒸馏水 |
含量 | 10g | 10g | 2g | 0.4g | 0.065g | 1000mL |
A . 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 . 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
C . 该培养基缺少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
D . 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
11、下列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 )
A .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B .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CR试剂
C .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 .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1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选项 | 尿素 | 琼脂糖 | 葡萄糖 | 硝酸盐 |
A | + | + | + | + |
B | ﹣ | ﹣ | ﹣ | ﹣ |
C | + | + | + | ﹣ |
D | + | ﹣ | ﹣ | + |
注:“+”表示加入,“﹣”表示不加.
A . A
B . B
C . C
D . D
13、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 .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 .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 .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14、如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高压蒸汽灭菌
B . 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 . 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 . 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15、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 . 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C . 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D . 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
(2)据图,两电视台均采用 法接种,该方法需要 (多选)
A.接种环 B.酒精灯 C.移液管 D.涂布器 E.无菌水
(3)通过观察菌落的 ,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 .
(4)按图操作取样面积,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mL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1mL稀释倍数为102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48、50、5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 个/平方厘米.该实验对照组该如何设置 .
2、如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有关问题:
KH2PO4 | Na2HPO4 | MgSO4•7H2O | 葡萄糖 | 尿素 | 蒸馏水 |
在1.4g | 2.1g | 0.2g | 10.0g | 1.0g | 定容1000mL |
(1)根据配方可知该培养基只允许分解 的细菌生长,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被称作 培养基.为防止杂菌污染,对培养基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
(2)若要通过统计培养基中菌落数来估计样品中的细菌数,上述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 ,接种时应采用 法.该方法接种培养后的菌落如图,其中适合用于计数的平板是 .
(3)某同学涂布平板时用0.1mL稀释液,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105 , 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3,则每1mL样品中的细菌数约是 个.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后,要对其作进一步的鉴定,可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 .
3、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
(1)配制好的培养基通常使用 法灭菌.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
(2)同学甲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 ,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步骤④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人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 个.
(4)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 .
4、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基→梯度稀释→鉴别培养基
(1)纤维素酶是复合酶,由C1酶、Cx酶和 组成.
(2)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常应用选择培养基的方法,原理是 .为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使用的培养基应以 作为主要碳源.
(3)梯度稀释前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这一步一般选用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4)梯度稀释后用 (仪器)将菌种接种在培养基表面.
(5)用 染色法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反映 .
5、如图表示,研究者从土壤中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技术的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过程①和②的目的分别是 和 ;图中弧线箭头上“?”的具体操作是 _。
(2)进行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 。倒平板时,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并用记号笔在皿底上标明培养微生物名称、平板上培养样品的稀释度、制作者姓名、培养日期及 等信息。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一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和 。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培养后,若出现 色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4)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形成的菌落的 、隆起程度等特征,来判断培养基上是否感染了其他细菌。在实验中,研究者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