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 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 .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 .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 .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2、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


A . 闻气味 B .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 观察颜色 D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3、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海水 B . 矿泉水 C . 蒸馏水 D . 石灰水
5、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 B . C . D .
6、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 镁mg B . 铝AL C . 锌Xn D . 银Ag
7、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 水果 B . 鸡蛋 C . 米饭 D . 植物油
8、下列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B . C . 氮气 D . 二氧化碳
9、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加热液体 C . 点燃酒精灯    D . 称量固体
10、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个氢分子的是(   )
A . H B . 2H C . H2 D . 2H2
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 . 木炭 B . 红磷 C . 铁丝 D . 酒精
12、下列实验中,有气体生成的是(   )
A . B . C . D .
13、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碳酸易分解 B .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C . 铝是银白色固体 D .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1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能闻到花草香味的原因是(   )
A . 分子的质量小 B . 分子的个数多 C .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分子间有间隔
15、将厨房中的白醋、白糖、食盐、花生油四种物质分别取少量,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白醋 B . 白糖 C . 食盐 D . 花生油
16、煤的气化可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气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为:C+ H2O=H2+CO,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 . 原子数目 B . 分子种类 C . 元素种类 D . 物质总质量
17、硒元素在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等美誉。一种硒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和45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11 B . 34 C . 45 D . 79
1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7年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 .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 .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D . 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1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 B . 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 . 升温可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20、下图表示向一定量镁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稀盐酸质量变化的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 镁条的质量 B . 氢气的质量 C . 稀盐酸中水的质量 D . 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2、“磨盘柿”是我区张坊一带特产,个大皮薄,味甜如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营养成分如表所示。

             

(1)“磨盘柿”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2)补充钙元素可预防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3、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1)维生素C(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其计算式为      
(2)取维生素C片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其溶液显      (填“酸”或“碱”)性。
4、传统的燃料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煤、      和天然气。
5、新型农村“光伏发电”项目(如图),帮助村民大大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技术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此技术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较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6、2017年5月10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7、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将水加入电子显微镜,并快速降温固态化,从而对生物样品进行观察。在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分子质量 B . 分子种类 C . 分子间隔
8、2017年9月~11月,“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展出。
(1)下列展品所用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2)“神州”系列飞船多采用肼(N2H4)做燃料,与四氧化二氮(N2O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烟气脱硫工艺可实现消除SO2的同时生产新产品(如CaSO4),实现“绿色化学”生产。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1)设备1中,通过喷水除去烟气中的S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设备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为:2CaSO3+O2=2CaSO4 , 此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
(3)此生产流程制得的Ca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10、工业制硫酸(H2SO4)的关键步骤是SO2的获取和转化。主要流程示意图如下:

(1)上述流程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种。
(2)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有S、      和H2SO4
11、实验小组要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2)表面皿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含Fe2O3160t的赤铁矿炼铁,理论上炼出铁的质量为      t。
(2)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
A . 导电性 B . 导热性 C . 有金属光泽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可用盖锅盖的方法灭火,此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盐

食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人体中有调节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等生理作用。

资料一:食盐的加工

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盐湖水、盐井水煮盐,使氯化钠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氯化钠含有较多的杂质,称为粗盐。粗盐经下图所示主要流程可成为精盐。

资料二:食盐的种类

市面上食盐制品种类繁多,现简要介绍几种。原盐,即粗盐,常用于腌制工艺;精盐,由粗盐提纯而成,适合烹饪调味;碘盐,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碘酸钾(KIO3)即为碘盐,可防治碘缺乏病;低钠盐,食盐中添加氯化钾、硫酸镁等有“咸味”的成分,可防治因钠离子摄入过多而引起的高血压等疾病。

资料三:食盐的摄入量

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食盐,但摄入过多也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然而据调查,我国人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9.1g。一方面三餐中食盐量需要控制,另一方面,许多成品食物中食盐的含量也应引起重视,下表所示为部分成品食物每100g中的食盐含量。

食品

某品牌方便面

某品牌酱油

某品牌薯片

食盐含量g/100g

3

16

1.6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粗盐制得精盐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      g。
(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两袋(共300g)上表中所示方便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其当天食盐摄入量      (填“超标”或“未超标”)。
(4)下列关于食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4)
A . 高血压患者,可适当选择低钠盐 B . 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 C . 氯化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D . 为补充人体所需钠元素和氯元素,每天做饭时可加入大量食盐
(5)请你为人们提一条日常摄取食盐的建议:      
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试管1内生成的气体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实验时,红磷的用量不影响最终结果    B.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红磷熄灭后,应立即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现象为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看到木条      ,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2、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A中盛有大理石,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稀盐酸,B中盛有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C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 用手捂住A瓶外壁,若观察到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A      (填“漏气”或“不漏气”)。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简答题(共1小题)

1、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上述实验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序号),原因是      

六、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如下图所示,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探究燃烧的条件。

(1)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对比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2、课外实验:“叶脉书签”(如图)的制作过程是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再加以处理,除去表皮和叶肉,只余清晰的叶脉,就能得到“叶脉书签”。实验小组同学对该制作过程及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I.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NaOH溶液浓度

1%

5%

10%

叶片变化

留有很多叶肉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实验2: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洗干净的树叶进行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煮沸时间

5min

15min

20min

叶片变化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叶片卷起来,叶肉与叶脉不易分离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      
(2)实验小组同学选择了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原因是      
(3)通过实验2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煮沸时间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
A . 5min B . 15min C . 20min   
(4)II.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查阅资料】

a.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

b.稀盐酸与碳酸钠(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 + Na2CO3=2NaCl + H2O +CO2

c.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O2=Na2CO3 +      

(5)【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无明显变化


甲同学发现实验步骤①中无明显变化,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比实验步骤②③证明NaOH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B中      



无明显变化

(6)【解释与结论】

步骤②中通过B中实验现象,可知稀盐酸加入到步骤①所得溶液中有二氧化碳产生。

实验③的目的是排除      的干扰。

(7)乙同学认为用软塑料瓶也可以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对比的实验装置有      (填字母序号)。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房山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