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Cu和Fe3O4 | 观察颜色 |
B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C | 鉴别H2O 和H2O2溶液 |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 |
D | 除去Cu粉中少量的Fe粉 | 用磁铁吸引 |





二、新添加的题型(共1小题)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NH3与食品工业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
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 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 , 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NH3与无机化工
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
下图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 ℃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 当温度为40 ℃和45 ℃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 。
②在25 ℃~45 ℃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三、填空题(共3小题)
污染项目 | PM2.5 | PM10 | SO2 | CO | NO2 |
污染指数 | 69 | 95 | 9 | 0.8 | 42 |
①首要污染物是 ;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填1种即可)。
② 上图为一款新型环保车,可通过360 °旋转的“大炮筒”向四周喷水,从而缓解极端恶劣天气给人带来的不适。分析这款环保车喷水的作用是 。
资料:“湿垃圾”是指植物类和厨余类垃圾,由于含水量高、易腐坏更适于发酵制沼气和肥料等。除湿垃圾外的其他垃圾为“干垃圾”,经分拣后可分别被再利用。
四、简答题(共4小题)
纯金饰品
铁锅
通道县
A.导电性 B.导热性 C.黄金色有光泽
② 再举出1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

① 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② 离子交换树脂能去除原水中的钙离子,钙离子的符号是 。
五、流程题(共1小题)
已知:Ni与Fe化学性质相似,常见化合价为+2价。
六、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A | B |
![]() | ![]() |
从微粒角度解释: ①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原因是 。 ②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 。 | ①实验现象是 。 ②实验结论是 。 |


实验装置 | 【实验1】制取O2 | 【实验2】用NaOH溶液除去 O2中混有的CO2 |
![]() | I.广口瓶中放入少量MnO2 II.打开K2 , 从长颈漏斗加入H2O2溶液至溢出小试管 | I.打开K1、K2 , 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NaOH溶液至瓶中液面高于左侧导管口且低于小试管口 II. …… |
①II中操作是:从 (填“左”或“右”)侧导气管通入混合气体。
②除去CO2 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 + CO2 = Na2CO3 +
③实验过程中,当通入气体的流速突然变大时,小试管可以防止广口瓶中大量液体从长颈漏斗上口溢出,其原因是 。
七、综合题(共1小题)

反应前称得总质量为m1 , 将足量稀硫酸全部倒入烧杯,充分反应后,称得总质量为m2。
八、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 铜锈受热易分解 ② 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实验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解释与结论】
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
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