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理)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
1、《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文中记载的现象是( ) (1)
A . 黑子
B . 日食
C . 日珥
D . 耀斑
(2)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2)
A . 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B .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 . 水循环的动力增强
D . 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2、读下图“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下面小题。
(1)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使“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使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④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
(1)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该同学将地球仪沿图示轨道移动一周,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2)
A . 23°26′S——23°26′N
B . 90°S——90°N
C . 66°34′S——66°34′N
D . 始终直射赤道
3、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1)
A . 四川盆地
B . 华北平原
C . 珠江三角洲
D . 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2)
A .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 .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 .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 .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4、辽河被称为辽宁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注入渤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1)
A .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B .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 .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D . 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2)辽河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的具体措施是( ) (2)
A . 上游植树造林
B . 中游发展航运
C . 下游开发水能
D . 沿河开发矿产
5、2014年10月,“南水”进京,每年向北京市供水约10.5亿立方米,但仍不能满足用水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制约经济发展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
(1)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2)
A . 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B . 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 . 引寻家庭节约用水
D . 加快“南水”入户
6、我国疆域辽阔,横跨五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采用东8区区时作为统一时间,即北京时间。某人出差到乌鲁木齐发现上午8时天刚敢亮,其实当时该地(东6区)的区时为( )
A . 5时
B . 6时
C . 9时
D . 10时
7、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表示( ) (1)
A . 极地东风带
B . 中纬西风带
C . 东南信风带
D . 东北信风带
(2)常年受乙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2)
A . 全年温和湿润
B .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 . 全年高温少雨
D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图示季节大连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3)
A . 樱花盛开
B . 蝉鸣悠扬
C . 红叶满山
D . 天寒地冻
8、北京借助盛行风正在着手打造六条“城市风道”(如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冬季( )
A . 缓解干旱现象
B . 增强热岛效应
C . 减轻霜冻危害
D . 吹散大气雾霾
9、下图所示为大连市10月24日-28日天气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题。
大连26日最低气温高于25日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面辐射弱
B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 . 大气逆辐射强
D . 暖空气上升导致气温升高
10、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中国将使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下图的湿地体现了何种功能( )
A . 保持水源
B . 净化水质
C . 调节气候
D . 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11、继西气东输之后,2012年我国又启动了疆电外送工程,预计到2018年,将新疆电网建成以750千伏骨干网架为支撑、能够支持大规模“疆电外送”和接纳大量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网。读“疆电外送”线路图,回答下面小题。
(1)新疆地区优势能源资源有( ) (1)
A . 天然气、石油
B . 地热、核能
C . 风能、潮汐能
D . 水能、生物能
(2)疆电外送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2)
A . 工程建设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B . 工程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C . 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 . 解决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12、20世纪90年代初,某台商在上海投资建厂,然后逐渐向江苏、安徽等省扩展。2015年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转移。由此推测该企业很可能属于
A . 技术主导型
B . 原料主导型
C . 劳动力主导型
D . 能源主导型
二、综合题 (共3小题)
1、下甲图示意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乙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地球位于A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扬州、石家庄、哈尔滨三地昼最长的是 。
(2)乙图中①地风向为 ,①、②、③三地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
(3)乙图中M高压最强盛时,地球的位置最接近甲图A,B,C,D中 的点。
2、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20世纪80年代受惠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下图为“深圳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1980年三大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
(2)简述深圳经济特区主要的区位特点。
(3)近年来,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简述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地的有利影响。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地区示意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C农垦区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有 、 、 等,其农业地域类型是 。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