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我国经济重心已完成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经济明显超过了北方是在( )
A . 三国时期
B . 西晋末年
C . 北宋时期
D . 南宋时期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 . 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 . 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 . 江南地区成为当时的全国经济中心
D . 苏湖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粮仓
3、在这里的“会子”是指( )
A . 银币
B . 纸币
C . 铜钱
D . 商标
4、“会子”在什么时期通行( )
A . 北宋前期
B . 北宋后期
C . 南宋时期
D . 隋唐时期
5、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
①南方相对安定 ②南方人口增加 ③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政府注意重视农业生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6、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出现在哪一时期( )
A . 五代十国
B . 隋唐时期
C .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 宋朝
7、两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 . 黄河流域
B . 长江流域
C . 中原地区
D . 珠江流域
8、经济重心最后完成是在什么时候( )
A . 魏晋时期
B . 唐中期
C . 五代
D . 宋朝
9、中国被称为“瓷之国”,到宋朝陶瓷制造业发展到新阶段。下列对宋朝瓷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出现类雪似银的青瓷、如冰如玉的白瓷
B . 唐三彩代表了最高的成就
C . 瓷器制作精美
D . 青花瓷名扬海外
10、南宋时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是( )
A . 丝绸
B . 茶叶
C . 铁器
D . 瓷器
11、两宋政府设立的市舶司的只能是( )
A . 管理城市商业贸易
B . 管理船舶的生产
C . 管理港口
D . 管理海外贸易
12、苏轼笔下称赞的“头尾轩昂、日行千畦、不喂草料、饥不啼”是( )
A . 曲辕犁
B . 筒车
C . 秧马
D . 耧车
13、宋朝粮食产量跃居首位的农作物是( )
A . 小麦
B . 占城稻
C . 粟
D . 玉米
14、优良品种占城稻原产于( )
A . 越南
B . 日本
C . 朝鲜
D . 印度
15、棉花种植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在(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南宋
16、水稻成为我国古代南方第一位的粮食作物是在( )
A . 宋朝
B . 隋朝
C . 五代
D . 唐朝
17、民间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 )
A . 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能够成熟
B .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
C .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米仓
D .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不容易成熟
18、两宋时期,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粮食作物是( )
A . 玉米
B . 番薯
C . 马铃薯
D . 占城稻
19、棉花的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 )
A . 珠江流域
B . 长江流域
C . 黄河流域
D . 淮河流域
20、赞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不包括( )
A . 北方黄河流域长期战乱
B . 北方自然资源严重缺乏
C .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D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宋代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
2、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到什么时候最后完成 ?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 。
三、识图题(共1小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纸币的名称是什么?
(2)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四、材料解析题(共1小题)
1、阅读材料:
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请回答:
(1)“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
(2)国家财政收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