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七章 力 单元综合检测题三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B .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可以用cm、mm等做单位
C . 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各种力
D . 能发生形变的弹簧只有拉伸时才能产生弹力
2、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弹簧、橡皮筋才能产生弹力
B . 弹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 只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才能产生弹力
D . 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3、下列图象中能用来表示物体的重力跟质量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4、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A . 检查相框是否挂正
B . 用力拉弹簧
C . 往墙上敲钉子
D . 往前推桌子




5、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 . 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 . 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 . 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 . 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6、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任何物体之间都会产生弹力的作用
B . 物体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的作用也越大
C . 弹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D . 只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才能产生弹力作用
7、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甲物体时,指针指在A处,挂乙物体时,指针指在B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体比乙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
B . 乙物体比甲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
C . 两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一样大
D . 无法确定甲、乙两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8、如图所示,两个同学各用50N的拉力向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当测力计静止时,则测力计的读数正确的是( )
A . 50N
B . 100N
C . 0
D . 25N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B . 水总是自然的往低处流,是因为重力作用的结果
C . 一个正在往空中飞去的物体,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
D . 以上说法皆不正确
10、下列哪个物体被托起时所用的力最接近2N( )
A . 一头小牛
B . 一块砖
C . 八年级物理课本
D . 两枚一元硬币
11、关于重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
B . 铅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上
C .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 .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 . 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也施加力
C . 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力是弹力,钢丝绳悬挂重物的力是弹力
D .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
1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静止在桌面上的杯子,不受力的作用
B . 用力将气球压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 手推门,手距离门轴近时比距离门轴远时省力
D .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可能改变
14、关于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两个物体只要相接触,就一定有压力的作用
B . 力要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
C .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1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 . 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 . 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
D . 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如图,是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兔子撞上树木而死亡,其受到的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 ,这个故事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
2、如图中(a)、(b) 图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 .图(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有关; 

3、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重物的重力是 .
4、重力与压力不同,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施力体是 ,而压力是由于物体之间挤压而发生 产生的,实质上是一种弹力,它的施力体是与受力物体相接触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方向总是 ,压力的方向总是 .
5、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
(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变化/不变);
(2)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 ;
(3)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重力方向 ,建筑工人经常使用的 就是该原理的应用。
6、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找来一根弹簧以及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她用此弹簧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总重/N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指针位置/cm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5.8 | 5. 8 |
(1)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 N的情况下,弹簧的 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
(2)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像,应该是下面 图(填序号)所示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