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4小题)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民族节日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
①李达康:“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祁同伟:“什么是爱国,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是抽象的。”
③陈清泉:“我们好多的同志对外来文化还存在着偏见,既然尊重文化多样性,那就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嘛。”
④高育良:“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还应该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只有现实题材的文化产品,才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使文化立于不败之地
③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①世界各国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②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④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①文化影响,博大精深 ②文化平等,相互借鉴
③文化多元,以我为主 ④文化多样,理解尊重
①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作用
④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①不同民族文化充分交流渐趋统一 ②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有利文化创新
③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④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①有助于更好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中英两国文化的交流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①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相互取长补短 ②两国文化交相辉映,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③我国吸收埃及优秀文化,并与之趋同发展 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①坚持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
②要坚持包容性,增强对各种文明的认同和理解
③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④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应平等和睦相处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材料一:许多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站得住、叫得响、铺得开的中国品牌屈指可数。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也是中国工匠面临的重要问题。品牌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性格,每一个品牌自身都承载着一个故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因为不熟悉当地法律、政策、文化习俗和消费者的习惯,国外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致使中国品牌的故事很难传达到位。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句,形象展示了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孙中山将它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使萌芽于《诗经》切磋琢磨的工匠精神提升为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许多延续至今仍然兴旺的“老字号”仍在现实中深刻阐释“工匠精神”,比如同仁堂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信条。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技术精神,不仅仅是创造举世瞩目技术辉煌的意志体现,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即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爱国”“富强”的倡导最为一致,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行业的敬业精神。
结合材料,应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开展文化交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