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洪湖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3月月考)考试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B .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
C . 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 .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2、野外生存训练课上,某同学设计了几种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A . 融化积雪,煮沸后使用
B . 用沙子和木炭处理海水,煮沸后使用
C . 过滤泥水,煮沸后使用
D . 收集雨水,煮沸后使用
3、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
B . 用粮食发酵酿酒
C . 金刚石刀具切割玻璃
D . 用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
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
B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 . 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D . 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 .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 .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6、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
A . 5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8、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R>Cu
B . R>Mg
C . Zn>R
D . R>Ag
9、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 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
A . Zn(NO3)2
B . Zn(NO3)2 、Cu(NO3)2 、AgNO3
C . Zn(NO3)2 、Cu(NO3)2
D . Zn(NO3)2 、AgNO3
10、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 . 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 . 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D . 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11、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12、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1.68 | 3.73 | 7.3 | 13.4 |
A .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 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解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 . 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 . 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用适当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或解释下列问题:
(1)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
(2)工业制二氧化碳 ;
(3)用石灰浆粉刷墙面,干燥后变得坚硬 ;
(4)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
2、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其化合价通常为 价。
(2)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t2℃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3)t2℃时,把20g 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 。
4、有图所示的仪器和KClO3、MnO2、稀H2SO4、石灰石、稀盐酸等药品供选择,若在实验室完成如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处:
(1)制取并收集CO2气体,你选择的仪器和药品是 (仪器填序号).
(2)若再补充一种药品,也可用上述制CO2的装置来制O2 , 你补充的药品是 .
(3)若再补充一种仪器,并选择上述原有的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O2 , 你认为需要补充的仪器是 ,你选择的药品是 .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B、C是单质,甲、乙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甲 ;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黄铜是以Zn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H2SO4=ZnSO4+H2O CuO+H2SO4=CuSO4+H2O
(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填化学用语)。
(3)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 。
(4)溶液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五、简答题(共1小题)
1、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 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 且装置C 。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填“>”、“=”或“<”)。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在20℃时,称取5 g样品,加入27 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10%的稀盐酸36.5 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试计算: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试通过简单计算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是否为20℃时该溶质的饱和溶液。